第340章 精干的陈忂

水下五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花粉文学 www.hfwx.net,最快更新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最新章节!

    且说,孙朝阳母亲进了院子后,第一件事依旧是从儿子冰箱里找了块鲜肉扔房顶上,然后拜了拜:“大仙,大仙,吃了我的供奉,请保佑我全家平安啊。对了,朝阳,大仙还住在这里吗?”

    孙朝阳:“还在啊,它不住这里还能去哪里?到别人家,要被打的。小小在住校,我平时也忙,家里一天到晚都没人,咱们和黄大仙是互不打搅。还别说,大仙自从住这里后,家里就没闹过耗子。”

    “那就好,那就好。”杨月娥点了点头,然后突然失惊:“耗子都被吃光了,大仙不是饿着了吗?”

    孙朝阳:“你现在来了,不就可以喂了。”

    何妈妈做了三样点心,一笼小笼包,两份说不出是什么的点心。

    小笼包很小,份量不足,孙永富两口就吃掉了,然后摇头:“朝阳,你这丈母娘小气,这种包子比棋子儿还小,不小心要卡嗓子眼里。还有,味道也撇火,竟然是甜的,狗都不吃,我看浙江的饮食也不怎么样。”

    四川话中撇火就是差劲的意思。

    杨月娥:“什么狗都不吃,永富你这不是在骂自己吗?”

    孙朝阳道:“这是无锡点心,何情爸爸是无锡人,伯母估计是要照顾他的口味。你放心,伯母的浙江菜做得好,很好吃的,你一定会喜欢。”

    陈忂一家人都斯文,食量不大,做的点心也少。二老不吃还好,一吃倒把腹中饥火给勾了出来。

    孙永富就恼了,自己跑去厨房,将就孙朝阳吃剩的冷饭准备炒饭。

    他的炒饭也简单,就是将锅烧热,舀进去一勺猪油,然后将米饭倒下去不停翻炒,这就是四川所谓的油儿饭了。

    老孙做菜的手艺本来就很棒,这一炒,只见颗颗米饭都闪烁着油光,却不显得油腻。扒拉进嘴里,还带着焦香。

    孙朝阳父母来的时候带了不少腌菜什么的,只见,餐桌上放了一碟子泡嫩姜、一碟子泡二荆条,一碟子豆腐乳,都是老孙亲手做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豆腐乳,和外省不同,竟然是红油的,外面还用大白菜叶子包裹着。

    孙朝阳一看就忍不住,忙舀了一碗油儿饭,就着泡菜,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妈呀,童年的味道啊。

    他吃得太猛,竟哽住了。

    杨月娥伸出手轻轻拍着他的背心:“吃慢点,吃慢点,是不是辣着了,都出汗了。”

    孙朝阳笑道:“妈,何情的口味你是知道的,不吃油腻,不吃生冷,不吃麻辣,我也是不挑食的,家里做啥就吃啥。现在可算吃到麻辣,过瘾,过瘾啊。”

    孙永富看到儿子称赞自己的手艺,若有所思:“难怪亲家公性子软哒哒的,原来不吃辣啊。有一句话是张怎么说来着,不吃辣椒不革命。一个家庭,牡鸡司晨,那不是倒反天罡吗?”

    听到老父亲议论岳父岳母,孙朝阳不好说什么,就把话题扯到老爹老娘的病情上面去。

    母亲道,还别说上次在积水潭医院看的老中医生的药还不错,吃了时几副,心头就不再燥热。她也是懒得四川北京来回奔波,就照方子在本地抓药,可奇了怪了,竟然没有任何效果,现在老毛病又犯了。

    孙朝阳突然生气,道,妈,人医生去年就说过了,一味药不能老吃,得按照身体的情况调整,中药也有耐药性的,老吃一种,最后身体也会产生抗体。而且,季节不同,药也不同。比如三伏天的药能和三九天一样吗?

    说到最后,他郁闷地摸着脑袋,说,怪我,工作实在太忙,顾不上你的事了。

    至于孙永富的腰椎间盘突出,在这个年代根本就治不好,只能养。相比之下,孙朝阳更担心他的心脏,那玩意儿太要害,大意不得。

    孙朝阳:“明天我们去医院检查,但不管怎么说,你们这次来了就别回去了,以后都留在北京。”

    孙永富却有点郁闷,半晌不说话。

    孙朝阳:“爸,你怎么了?”

    杨月娥自然是愿意和儿子住一起的,但看丈夫的心情不是太好,忙对孙朝阳说:“你爸是劳碌命,让他现在退休,他难受。”

    孙永富:“是啊,现在就什么都不做,日子可就不好混了。朝阳,要不你帮我找个工作吧。”

    孙朝阳摇头:“不行,就在家里呆着。每天打扫打扫卫生,做做饭,没事的时候去公园溜达溜达。”

    孙永富:“溜达什么呀,那不是成废人了吗?朝阳,要不我弄辆三轮车踩着玩,顺便赚点钱。对对对,就这么定了。”

    孙朝阳很干脆地说:“不行,你老实在家里休息。”

    孙永富大怒:“儿子还管起老子来了,不让我踩三轮,我就回四川去,我现在就走。”

    说罢将碗一扔,提起行李就说要去乘火车。

    孙朝阳火了:“爸,你能不能不说这种话,有意思吗?”

    “哈哈,有意思,很有意思,如果天天让我在家里蹲,我才是活得没意思。”

    杨月娥看父子俩要干起来,叫道:“干什么呀你们,孙永福,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嫁给你以后,也在田里干活。后来咱们招工进厂,本以为吃商品粮了,享福了,结果还是干体力活。现在朝阳孝顺,接我们到北京。要回你自己回去,我要跟着儿子。”

    孙永富鼻子里哼了一声,才住了口。但眼珠子却滴溜溜转动,估计寻思着从哪里去弄三轮车。

    第二天的早饭很简单,就是粽子,很美味。刚吃完,何妈妈就过来约他们去医院。她说何水生就不去了,去了也派不上用场,老头要在家里买菜备料。晚上她会亲自下厨给大家做一顿浙江菜,给两位亲家接风洗尘,还请务必赏光。

    不得不说,有何妈妈在,孙朝阳轻松了许多。

    何妈妈陈忂很干练,领着两个亲家去医院挂号、咨询、找医生、检查、看各项指标,抓药,都由她一手操办。

    八十年代给人的感觉是哪儿都人多,哪儿都需要排队,首都因为集中了全国最优质的医疗资源,所以各地的病人都跑这里来看病,挤得要命。

    孙朝阳虽然不是第一次来医院,但看到汹涌的人潮还是异常头疼,如果只带一个老人过来倒能应付,两个一起看病,臣妾实在做不到。

    至于他的父母,更是整个人都懵了。杨月娥感慨地说,阿弥陀佛,如果叫她自己来,估计都找不着北,好在今天有亲家母领路,不然再过两三天都看不上病。

    是啊,资源不足,什么都需要抢。

    挂号拿药倒还好,最麻烦的是各项检查,换其他人来,在医院转半天,非迷路不可。

    陈忂如同带队冲锋的将军,一路和人挤,和人吵,和人说好话,披荆斩棘,忙乎了一天,终于让两亲家看上了病拿到了药。

    杨月娥还好,老中医那边的病人不是太多。他很客气,凭了脉象,看了血糖指标,点头说,还好不是消渴症,但已经到临界线了。是的,药方要根据身体状况不停换的,不能一个方子包打天下,这个女同志你先吃十副药再过来检查。如果稳住了,就不用吃,换季的时候再说。

    “还过来检查?”杨月娥大惊:“医生,我能不能不来了,医院看病好麻烦。”

    陈忂握了握亲家母的手:“放心,到时候我还来陪你。”

    孙永福的事情麻烦些,要看两个科室。先是腰椎间盘突出,医生是个老胸外,业务好,脾气大。他的意见也是静养,注意不要受凉什么的。至于心脏,那边给了点药,叮嘱不可太劳累,不能干体力活。

    老孙突然问:“我能不能踩三轮车?”

    孙朝阳愕然:“爸。”

    医生:“想死你就去踩,莫名其妙。”他伸出手不停戳老孙的心口:“都废了。”

    老孙被他戳得冒火,喝道:“你骂什么人?我踩死了关你什么事?”

    医生:“但你是我的病人,你死了坏我名声。你死了,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改革开放,对不起晓平同志。”

    两人差点打起来。

    孙朝阳脑瓜子嗡嗡的。

    抓完药,出了医院,已经是下午四点钟,得,忙了一天。

    外面已经飘起了雪花,陈忂打了个哈欠:“不早了,咱们回家吧,别说还有点饿了。”

    她脸色显得有点疲倦,嘴唇发白。

    孙朝阳担心:“伯母,你不要紧吧。”

    杨月娥:“亲家母,今天多亏你。”

    陈忂不愿意让大家看到自己疲劳的样子,立即振作起来,笑道:“都是一家人,应该的。”

    杨月娥心中感动:“朝阳,你以后要对何情好,不然妈饶不了你。”

    孙永福:“对,直接打死就是。”

    陈忂心中高兴:“朝阳对情情很好的,他是个有担当的男子汉,我很放心把女儿交给他的。”

    内心中,何妈妈也是得意,有了今天这事,情情娘家在孙家眼中的份量自又不同。

    一行人说说笑笑回家。

    等到了胡同口,天上的雪下的更密,地都白了。

    孙朝阳掸了掸落在肩膀上的雪花,心道,现在是一月中旬,都开春了怎么还下雪,春晚是露天体育场举行,如果到时候天公不作美,就有点麻烦了。咦,前面那老头看起来怎么那么眼熟?不好……完了!

    众人顺着孙朝阳的目光看过去。

    却见,何情爸爸正和一个老头蹲在街边下象棋。

    何爸爸估计是刚买菜回来,菜篮子里只有两颗红萝卜。

    他蹲在那里,神情专注,双肩头发寂寞如雪,俨然华山老祖陈抟。

    看到这种情形,陈忂只觉得天塌地陷,生无可恋。自己劳累一天,就为了让女儿将来在孙家争得一分尊重,争得未来当家人的地位,因为四川人结婚后都是女人当家的。

    结果,何水生却在这里笑傲江湖。

    何水生,你真是死不足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