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没有错误

淡墨青衫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花粉文学 www.hfwx.net,最快更新大明1551最新章节!

    宁思忠抹了抹嘴,笑道:“就是喊了一嗓子,算什么大功?”

    “众军迟疑,军心动摇,有人逃窜之时,殿下虽提刀向前,但你抢在殿下之前已经呐喊稳住毡军军心,就算没有殿下在,估计也不会造成全军惨败的结果。所以,大伙儿都传言你是此役首功。”

    “这是瞎说八道,首功肯定是方仪卫,他居中指挥,临危不乱,调派合宜,亲军和毡军都服他的指挥,这才是真正首功。其余的各位将爷,赵显赵副仪卫率精兵从侧翼冲出,令生苗阵脚大乱,次功应该算他,我算哪个牌名的?这样的话是把我架起来烤啊,哪个敢当我面这么说,我真的啐他!”

    宁思道闻言笑起来。

    很是认真的看了宁思忠几眼,宁思道笑道:“二兄现在真的长进了,思虑的很是周全,也没有什么骄矜之心,我看哪,你也有当大将的能为。”

    “自家兄弟就莫捧我了。”

    “不然,我岂是那样轻浮的人?”宁思道正色道:“我心里有一个想头,这一次毡军和亲军的表现来看,估计毡军会大用,最少是大规模的补入亲军之中。二兄你这一次表现出色,估摸着是能补进来了,进来之后最少直接授给小旗官,甚至总旗,试百户。以兄长在战事上的长才,将来前途真的不可限量。”

    “补入亲军?”宁思忠也是意动起来。

    刚到王府时就有类似的话语,不过当时宁思道并没有太认真考虑这事。

    毕竟感觉上是有些玄乎,自己这样的庄户人,刚拿了几天刀枪,不过是看守王府庄园的护卫,这样也能成为殿下亲军中的一员?

    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不仅是有,而且是极大!

    看到宁思忠意动的模样,宁思道也是笑起来。

    外头有一个能掌兵的族中兄弟,对宁思道的前途发展当然也是件好事情。

    王府的诸司逐渐建立,估计还会进行多次考试选拔官吏。

    经学人才王府是不招,除了经学人才王府不太用的着之外,也是考虑到王府招募这些人才太受忌惮。

    招懂算术,通文墨,知律令,还有匠学,杂学,农学,医学,还有兵学的人才进王府,知道的人不会说什么,最多批评荣王这样的亲王不重读书人,骨子里没有雅骨。

    不象周王和辽王,府中养着很多正经读书人,自己也会吟诗作赋。

    考试招进来的,算是特任官。

    这和招募的只会办事的吏员是两回事。

    特任官分为初选官,类比九品。

    然后是某司政务官,类比八品。

    接下来就是各科的科长,类比七品。

    若到了执掌各司,差不多就是六品或是五品待遇。

    王府最高的长史官也就是五品了。

    其实荣王府新成立时,由于申王早逝,孝宗当年视荣王为幼弟,对老荣王还是颇为疼爱。

    老荣王在宫里住到十三岁才出来,封地定在常德后,孝宗派大量官兵百姓修筑王府,提前派出亲军和官吏杂役往常德。

    但老荣王并没有之国就藩,在京师大婚,纳妃,生子。

    直至孝宗崩,荣王也没有之国就藩。

    这是很明显的大明祖制,宫中如果就一个皇子,一般都会留亲王在京,以为储君的后备。

    当时孝宗只有武宗一个皇子,留荣王在京的用意相当明显。

    换了一般的亲王赖在京师不走,早就被文官们群起而攻了。

    而当时的荣王左右长史配置也是相当豪华,孝宗将随侍过自己的翰林检讨王选和柯拱北任命为王府长史,这在当时算是豪华配置,说要两个翰林授左右长史,就算是普通的进士,一般也是会辞官不干,而王选和柯拱北是欣然上任。

    原因也是简单,荣王是储君后备。

    在其后数年,荣王已经结婚生子,却是一直留在京师未走。

    孝宗崩逝后武宗即位,仍然留着这位王叔不放。

    在孝宗和武宗实录上,身为唯一的在京师的亲王,可以看到多处荣王出现在实录上的记录。

    祭奠皇帝之后荣王想走了,因为在京亲王俸禄三千石,到常德后增到万石。

    武宗却是不放叔王离开,荣王在京不光是后备,很多祭祀活动,亲王完全有资格代皇帝去执行,祭祀南郊天地坛等事,武宗俱派荣王前去。

    一直到正德三年,武宗才依依不舍放荣王之国,临行时送到午门东阶,赐酒,王叩辞,然后上御午门之上送辞荣王,待荣王叩头辞,上乃还宫。

    如今数十年时间匆匆而过,孝宗,武宗,老荣王都已经成故人,当年的旧事也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内情,知道荣藩过往不同普通王府。

    就算如此,王府的官吏配给也是越来越低,象是翰林检讨一类的官是别想了,最终只得三甲进士和举人为王府左右长史。

    待到此时,王府内自行选取官员时,其实很多人如宁思道一样,最多只有个童生资格,甚至不少人连童生都不如。

    对这些普通人来说,能在王府内获得正经官职就是相当难得的成就了,何况是能官至等同于五品。

    惟一的遗憾就是王府内官职数量有限,很多人只能等同王府品官,要等真的实职授给,估计要论资排辈轮流得官了。

    就算如此,宁思道也是兴致很高。

    哪怕是佐杂官职,一样有身丁优免等优惠政策,这是文官们集团争取来的待遇,文官不比太监勋贵和亲臣,太监们侍奉的主上高兴了,几千上万引的盐引轻松到手。

    勋贵亲臣有爵位和庄园,可享世代富贵。

    文官们得考试,哪怕是官绅书香世家也不能保证子弟百分之百的考中。

    除了掌握权力之外,文官们当然需要给自己这个阶层一些特权。

    所以哪怕是佐杂官职,只要成为官绅阶层的一员,将来总会有不差的回报。

    王府选人任官,也就是看准了这种心思。

    宁思道不会也不可能觉得自己这些心思有什么错处,所有人都是一样。

    自己能补佐杂文官,眼前的二堂兄能补军职武官,对宁家是大好事,整个家族都会有不错的回报。

    这种心思,在这个时代是没有任何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