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分为三等

淡墨青衫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花粉文学 www.hfwx.net,最快更新大明1551最新章节!

    招标会顺利完成。

    二十万石王府存粮被抢拍一空。

    商人们不蠢,知道这个招标会只是一个开始。

    既然王府用足了商业规矩和他们平等对话,没有强迫,更没有威胁,而是将眼前的底线和未来的好处实实在在的摆在了桌上,怎么选择就相当明显了。

    没有哪个商人会和钱过不去,更不会和未来更大的前景相抵触。

    所有商人都开了高价。

    其实算算去掉多出来的运输费用和打点王府官员的费用,各人多出的银钱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

    陈粮就是陈粮,虽然王府的陈粮品相较好,但想卖出新粮的价格也是不太可能。

    保存一年,两年,甚至三年或更久的存粮只会一年比一年便宜。

    太久的存粮,杂质多,霉烂的多,人吃了多半要生病,这个道理是最穷的百姓也心知肚明。

    二十万石存粮以均价三钱八分的价格售出,这个价位已经是相当的高价了。

    近八万两白银会陆续进入王府的府库。

    新粮超过四十万石,也是不小的数字,朱载墐一时会半的并不打算全部售卖。

    大肆收粮,囤积,也是要等湖广战事进行一段时间,地面较为平稳,粮价开始回调的时候再开始。

    很多粮商认为湖广粮价会在长期内高涨不下,这也是此次王府陈粮卖出高价的一个原因。

    但朱载墐认为平乱战事的高峰已经到来,接下来多半就是小规模的治安战。

    大肆征发徭役和储存粮食的高峰就是此时,再过两三个月,秋季二次收获时,官兵维持战事所需要的军粮多半已经筹措到位。

    嘉靖年间官场风气败坏,上行下效,贪污成风,但毕竟行政机构和官员还有最基本的做官和行事的标准及操守,这也是后来在嘉靖末期和隆庆早期,俺答,倭寇,王杲,还有腊尔山苗乱先后被平定的原因所在。

    要到万历严重怠政,比他祖父更不成话,然后东林和楚,浙,晋诸党党争,官风吏气败坏到无以复加。

    不分文武,勋贵,地方士绅,几乎无人不贪,无官不酷。

    不要将责任推到东林一党身上,皇帝,宗室,太监,勋贵,官员,武将,士绅,生员,大明的败坏是全方位的,没有哪一个党派和一小群官员士绅能把庞大的帝国搞坏,从上到下的溃败是全面的,没有任何一个阶层是干净的,无罪的。

    嘉靖年间,官僚体系倒还是运作正常,政令能够贯彻执行,这也是大明能扭转不利局面的关键。

    但再厚的家底,经过嘉靖和万历祖孙两代的折腾之后,特别是万历之后,基本上就是药石难救的局面了。

    朱载墐的判断是,秋收前后,粮价和往年一样会大幅度下降。

    到时候不妨准备三四十万两银子,可以收一百几十万石粮,把王府库存推到二百万石以上。

    有这个家底,才谈的是不停的大宗出售粮食,逐渐把粮食贸易控制在荣王府手中。

    现在王府库银才不到三十万,估计还得出手一批字画,古董,还有收藏的各类名贵宝石,珍珠,不行的话把库存黄金也出手一部份。

    所藏的丝,绢,表里,这些名贵的丝绢织物王府内库藏不少,这些东西王府每年要消耗不少,浪费极其严重。

    比如宦官和宫女一年要做几身新衣,这也罢了。

    朱载墐和杜太妃,却是一年要做过百身新衣,每身衣袍几乎没有第二次上身的。

    这种浪费,朱载墐当然不能容忍,直接叫停了。

    收储的这些物资,有的都放了十几二十年,落满了灰尘,朱载墐也是打算在近期内全部出库变卖。

    王府储布很多,丝织品也多,但朱载墐就不会搞什么投标会了。

    有的事做起来是有根脚,可以发展壮大。

    有的事做起来就无谓的很,比如此时的丝织品和棉花,布匹贸易,七成以上掌握在苏州和松江两府,江南一地的出产涵盖全国,繁荣如京师,偏远如云贵,除了少数自种自织的土布之外,只要是市场里贩卖的布匹,大抵都是来自江南的松江布。

    从种植到纺织出成品,松江和苏州二府有完整的农业和工业的生产加工链条。

    哪怕以王府之尊,想挑战这个已经有百年以上的棉纺品生产和销售基地,这也是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做不到的事,朱载墐也不会瞎浪费功夫。

    “殿下之策看来能大行了……”

    宗沐云,计世成,姚文谦,还有王文海,管世铭等人在招标会之后都聚拢到了一起。

    这些王府官,除了王文海还挂着左长史的名号,并没有执掌诸司实务外,其余的王府官也陆续在各司做事,最少也是要挂名了。

    朱载墐掌握王府的时间并不算长,但由于立下了规矩制度,论起对王府的掌控力度,其实已经是超过了当年老荣王在的时候。

    老荣王身为皇子亲王,论尊贵自是没有话说,但王府的管理粗疏,下头的人阴奉阳违,中饱私囊,贪污舞弊的事定然不少。

    而眼前的荣王殿下,胆大又谨慎,豪爽又精明仔细,各司建立后,特别是审计,内情各科成立之后,几乎是没有人敢在动什么歪脑筋了。

    眼看招标会顺利完成,连王文海都感慨不已。

    同时王文海也是有些尴尬。

    每年这时候往王文海住处跑的粮商可是不少,多多少少的贿赂收下来也有好几百两银之多。

    一般的王府官吏,年收入从几十两到百两不等,最多的就是王文海这个长史。

    但真正的官俸没有多少,更多的就是这种受贿来的收益。

    现在这种收受贿赂的源头是被朱载墐给卡住了,好在又提升了王府官员的俸禄,有失有得,尴尬还是难免。

    商人们已经退出,士子们的卷子也是收了上来。

    宗沐云和姚文谦等人捡视着卷子,把其中一些看起来出色的挑给朱载墐过目。

    “卷子分为三等,上上,上,中。”朱载墐笑道:“义理,律,杂学为先,算,判为次,最次为辞,书。上上和上等的,立刻分进各司学习政务,月俸定在四十石,实发。中等的,进王府集中学习三个月,然后分各司办事,学习期间,月俸二十石。”

    --------

    事虽多,勉强还是先保持不断更,然后尽量恢复正常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