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但如所愿

淡墨青衫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花粉文学 www.hfwx.net,最快更新大明1551最新章节!

    张居正在此时尚未曾位居高位,也没有当过亲民官,勾决人犯监刑之事都没有做过。

    文官非得做过一些刑诛之事,才能统驭一方,成为真正的果决睿断之人,才能够身居高位。

    汉之丞相要么是从征大将,要么通于律令,两千石由地方小吏做起的,实不在少数。

    未经地方郡守之任,难为丞相,这是汉时共识。

    唐之丞相,则可以由边郡节度入内为相,在外征伐,在内为相。

    后来李林甫为一已之私断绝节度入相之途,不光是引发安史这乱,还开了内外相隔,文武分途的先例。

    到宋人时则专重文臣,韩琦这样的文官宰相看不起为国流血厮杀的军汉,说什么东华门唱名,进士及第才算好男儿的话,不仅未受反弹,反被士大夫交口称颂,汉人柔懦怯战之风,便是由宋人先行。

    至大明时,不光是文武分开,文官不知兵而统兵,压制武夫更甚于前宋。

    宋时好歹还有枢密院,不少高职武将立下大功后可以进枢密院任职,狄青任枢密使为时人不满,自己也是忧惧,但好歹还是坐在了枢密使的位子上,一个刺青军汉厮杀后得了一柄清凉伞,武夫上进之途未绝。

    大明不光是文官压制武将,甚至文官内部的分工也是异常明确。

    从州县起家的最多位至部堂,不入翰林,能成为巡抚,总督,入京为侍郎,尚书,就是这一类文官仕途终点。

    只有在为官之初被选入翰林,才有资格成为内阁诸相之一,掌握着庞大帝国的最高权力。

    其实这样相当不妥,很多位至中枢高位的大吏根本没有在地方为官的经历,对刑名钱粮兵谷之事不曾实际经历过,虽然能进内阁的都是科举精英中的精英,并且在仕途官场上都有独到之处,这才能在强者如林的京师官场一路厮杀向上,最终登顶成功。

    但这样的道路,注定走上去的人才缺乏实际政务的历练,这些清华之选的天子娇子,就算在地方为官也是清要职位,很难涉及到实际的繁琐政务。

    大明内阁中英才辈出,但其实更多的是庸碌无为熬资格熬出来的阁老,这便是制度之缺带来的必然结果。

    另外便是在嘉靖之前,其实内阁权力不重,因为名实不符。

    内阁阁老原本只是五品官职,和翰林院一样都是清秘侍班之臣。

    只是因为皇帝无法处理浩繁如烟的政务,必须得由地位低下又对皇权不构成威胁的文官小臣来当帮手,这也是当年设立内阁的初衷。

    内阁只对皇帝负责,只是秘书班底,不似唐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对六部和朝廷机构是以上对下的关系,宰相决定的政务完全以公文形式推行下去。

    在大明的内阁只能用票拟影响大政,用私人关系来左右推行阁老要推行的政务,这必然会有层层滞碍,完全无法随心所欲。

    只有到了嘉靖年间,皇帝既扫清了文官自行其事的障碍,打断了文官们的脊梁,又懒于直接处理政务,对太监又有防范缺乏信任,这才给了内阁独揽大权的施政空间。

    从张骢到夏言再到严嵩,内阁权势与日俱增,最终在徐阶,高拱,张居正手中,内阁权威达到顶峰。

    阁老们不光是大学士,还会给掌部之权,也是为了增加阁老的权威,顺利施展政务。

    就算如此,仍然是名不正而言不顺,张居正权势最大之时,仍然是要用私信的形式私下推广政务,也是时人诟病的决断政务于私门。

    此时此刻的张居正,只由举人而进士,由进士为翰林,除了去年短暂的回家养病外,成为翰林之后就未离开京师。

    长久在京师官场,固然是打磨了张居正的官场权谋之术,但对这么一个锐气尚存,一心想要除去奸党,致天下于太平的精英人物来说,如徐阶那样的雌伏隐忍,实在也是令张居正难以忍受的折磨。

    这也是在嘉靖三十一年到三十四年这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徐阶进入内阁为大学士之后,张居正这个爱徒不仅没有在官场中进步,反而回到江陵家里以养病的借口在家居住了三年之久。

    若不是徐阶严令和催促之下,这位后来赫赫有名的江陵相国,怕还是要在江陵老家耽搁很久……

    最少在此时此刻,看到李文进在私信里对荣王行止的描述,张居正在感觉惊心动魄之余,不由得也是心生羡慕。

    什么时候能和荣王一样潇洒行事就好了。

    沉吟良久之后,张居正才对徐阶道:“李文进这般坚持,想必荣王果有过人之处。若有可能,学生想返回湖广老家休养一段时间,也就近看一看,荣王到底是不是如李文进所言那般。”

    徐阶无可不可,这个当口他当然不想放这得意门生离开。

    当下只道:“事已如此,只能淡化和李文进的关系,此事皇上必开廷议,到时候为师只能置身事外,此间苦衷,也是盼皇上能够洞察一二。”

    不知怎地,张居正对眼前运筹帷幄,洞察人心,连皇帝也能算计一二的老师,内心隐隐感觉并不赞同,甚至有些微的鄙夷。

    只是这种心思和态度,张居正是万万不能表露出万一,当下只能抱拳一揖,说道:“一切但如老师所愿。”

    ……

    嘉靖皇帝所处的西苑宫中幽深寂静,除了必要的人手之外,皇帝不喜欢过于喧闹嘈杂,只有殿中燃烧的檀香和时不时的诵读道经的声响外,人们走路都是蹑手蹑脚,不敢吵闹了皇爷,宫中每隔几年总会有倒霉蛋触怒皇爷而被杖毙了事。

    西苑的风光也是比枯燥的紫禁城要秀丽的多,团城在南侧,还有西海子和南海子,风光秀丽,殿阁掩映的水波山色之中,凭水观景,会令人耳目一快。

    自十来年前有宫女试图勒毙皇帝之后,皇帝对大内就有了畏惧心理,这十来年就住在西苑之中,断然不肯回天子正寝之中居住。

    在会极门的宦官接到若干份奏报之后,在内阁未曾票拟之前,便是把常德之变的奏报,如数先送到司礼。

    司礼秉笔太监黄锦也是不敢怠慢,赶紧抱着奏疏赶赴皇爷所在之处。

    只是皇帝和国师陶仲文正在开炉出丹,这是头等大事,黄锦也只能抱着奏事匣子,毕恭毕敬的侍奉在黄幔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