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 土地改革

塞外流云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花粉文学 www.hfwx.net,最快更新大清巨鳄最新章节!

    自元奇经营西北,攻占南洋以来,大清似乎就进入了一个移民高峰期,一个接着一个的移民潮接连不断,黄河长江流域水灾频发区域以及山西陕西地瘠民贫区域,山东、福建等地少人稠的区域都是涌现出大规模的移民潮。

    大规模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移民,不论是元奇还是朝廷这些年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大规模组织移民来威胁地方士绅地主强制推行减租,这法子着实新鲜,怕是也只有易知足才想的出来。

    但不得不说,这法子确实是切实可行,若是元奇或者是朝廷,甚或是元奇和朝廷联手组织大规模移民,对于地方士绅地主来说可说是极大的威胁!

    毕竟元奇的移民政策是以优厚闻名的,大清不少省份的百姓都恨不得自己的家乡遭灾,以得到元奇大规模组织移民,这些年来,但凡是移民南洋移民西北的基本都脱离了贫困。

    元奇对于移民不仅免费给予土地,免除三到五年赋税,还提供无息借贷,提供免费教育,不知羡煞了多少农民,至于那些个有幸能进入广州上海工厂做工的,就更让人羡慕了。

    朝廷组织的移民开垦东北,条件也同样优厚,都能让移民无偿获得他们梦寐以求的土地,各种赋税徭役也都远远低于内陆各省。

    可以说,除了江南那等富裕省份,其他各省只要元奇和朝廷号召移民,必然是一呼百应的局面!一旦地方大规模移民,自然是地广人稀,人力昂贵,那损失远不是减租能比的。

    这法子可行!肃顺稍一琢磨就回味过来,不过,这毕竟是得罪人的事情,尤其是得罪的是士绅阶层,虽说还算温和,但毕竟是有损士绅阶层的利益,遭人嫉恨,若是能将元奇推在前面就更为稳妥了。

    不过,对于元奇对于易知足,他心里始终是抱着几分警惕,他也不急于表态,而是试探着道:“听国城兄的语气,这减租似乎只是第一步,减租之后呢?”

    “减租之后是限制私人对土地的拥有数量。”易知足说着一笑,“这事不能操之过急,必须等到减租收到良好的效果之后再施行,全国范围内减租,保守估计也得五六年时间,不过,若能推行开来,雨亭兄在朝野的威望必然无人能及。”

    限制私人对土地的拥有数量?肃顺心里一沉,这是直接触及士绅阶层的根本利益,略一沉吟,他才问道:“国城兄推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两个目的。”易知足伸出两根手指,不急不缓的道:“一是为了促进大清工业化进程。一是为朝廷推行宪政打下良好的基础。”

    促进工业化进程?肃顺皱了下眉头,一脸疑惑的道:“英吉利的圈地运动,是鼓励土地高度集中,实行规模化经营,国城兄为何要反其道而行之,要将土地分散?如此一来,必然造就大批的自耕农,应该是不利于工业发展才是........。”

    肃顺能说出这番话来,让易知足颇有些意外,他不由的一笑,“雨亭兄这些年长进不小,看来对于英吉利研究的颇为透彻。”

    “这些年西风渐烈,英吉利又为西洋之首,岂敢不稍加了解?”肃顺笑道:“不过论及对西洋的了解,大清却是无人能及国城兄,在下班门弄斧,让国城兄见笑了。”

    “朝野上下西风盛行,这是好事。”易知足肯定道:“朝廷大员也确实必须对西洋各强国进行详细的了解,对于国际间发生的大事也必须保持足够的关注,大清如今也是世界大国之一。”

    说着,他语气一转,“雨亭兄对于英吉利的圈地运动确实看的颇为透彻。不过,大清与英吉利的国情完全不同,英吉利人口有限,发展工业又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是以需要通过圈地运动为工业提供足够的劳动力。

    但大清人口众多,有着充裕的劳动力,无须将农民从土地上赶到工厂。朝廷推行土地改革,实施减租政策,继而让农民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不仅能提高农民的收入,也能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同样是利于促进工业的发展。”

    顿了顿,他换了一副语重心长的口吻,“不论是走国富民强的发展模式,还是走民富国强的发展模式,都有一个基本点是必须要保证的,百姓不能太贫穷,若是民不聊生,人口再多,疆域再辽阔,国家就算是富裕也始终强大不起来。

    国以民为本,民富则民安,民安则国安,要想富国强兵,民富国安是基础,同样的,要想发展工业,民富也是基础,之所以要推行宪政,目的就是富国强兵,民富国强!

    推行立宪,必须将民众利益放在首位,若是依然只重视少数利益阶层,也就失去了立宪的意义,土地问题无疑是民众最根本的利益所在,朝廷必须要有决心推动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可不是那么容易推行的,肃顺暗叹了一声,才道:“朝廷推行土地改革,元奇能给予多大的支持?”

    这是想讨价还价?易知足一笑,“朝廷若是诚心推行土地改革,元奇必然会大力支持。”

    大力支持,怎么才算是大力支持?肃顺心里有些不满,但也不敢提条件,他清楚对方的秉性,没做事就先提条件,只会适得其反,略微沉吟,他才道:“即便是朝廷要减租,也得有个由头不是?”

    “这个恶人我来做。”易知足笑道。

    肃顺在上海足足盘桓了三日,他离开的次日,东南各省大报就在头版刊载了一篇文章《国富民强与民富国强论》署名赫然就是长乐居士。

    这篇文章很短,在文章中,易知足阐述了国富民强和民富国强的两种慨念,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两种模式,然后直接提问,大清推行立宪,应该选择哪一种发展模式?

    易知足轻易不发表文章,一旦发表文章往往都是大有深意,这篇文章一发表立时就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关注,官员们着重于揣测这篇文章背后所隐藏的信号,士绅商贾百姓则是议论纷纷,议论哪种模式更好。

    随后两日各大报纸很快就刊载了一些议论文章,有赞成国富民强的,也有赞成民富国强的,这些文章显然都是出自大家之手,结合中外历史,引经据典,各有各的道理。

    报纸上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朝野上下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论,争论究竟哪一种模式更符合大清的国情,不少官员则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易知足抛出这篇文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肃顺在火车上就已经看到了易知足写的《国富民强与民富国强论》,不由的暗自好笑,那家伙说话不喜欢兜圈子喜欢直来直去,但行事却是遮遮掩掩,若非清楚对方的意图,他也会莫名其妙,不知道这篇文章目的何在。

    肃顺虽说是微服前往上海,但并未瞒着慈安皇太后,是以慈安一看到这篇文章,就猜到定然是与肃顺上海之行有关,她心里登时就有几分不快,很显然,易知足压根就没将她这个监国的皇太后以及皇帝放在眼里。

    一出马家堡车站,肃顺径直就乘做坐马车入了城连府都没回,就匆匆进了宫,他很清楚,易知足发表这篇文章会招惹的慈安不快,虽说朝廷已宣布预备立宪,但毕竟只是预备,这九年的预备期内充满了无穷的变数,至少在目前,他不能与慈安交恶。

    肃顺觐见,慈安问的第一句便是,“推行立宪,易知足可有摄政之意?”

    “回皇太后。”肃顺连忙道:“易知足并无摄政之意,他说为着顺利推行立宪,为着朝局稳定,他不适宜摄政,宜推选德高望重之人摄政。”

    慈安狐疑的道:“此言可信?”

    “微臣窃以为,此言可信。”肃顺笃定的道:“易知足若要摄政,无人能阻,他亦无必要与微臣虚与委蛇。”

    慈安最担心的就是易知足借立宪之机窃国,听的这话不由的将信将疑,转而问道:“易知足新发表的那篇文章是什么意图?”

    肃顺也不隐瞒,将易知足鼓动朝廷推行土地改革的事情详细的说了一遍,减租?限制私人拥有土地数量?慈安不敢贸然开口,她虽是一女流,却也清楚,土地兼并严重高度集中是最大的社会矛盾,也是地方最大的乱源,若能妥善解决土地问题,将更利于绵延大清国祚。

    但这事是易知足提出来的,这让她心里大为警惕,对方是诚心为朝廷着想?还是另有企图?默然半晌,她才开口道:“土地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朝廷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此事必须仔细思虑商议,断不容轻率。”

    “微臣遵旨。”肃顺连忙躬身道,心里却是长松了口气,他最担心的就是慈安明确反对,虽说这事是利国利民之举,但这女人对易知足颇为提防反对的可能性很大,如今看来,这女人还是知道以国事为重。

    既然慈安没有明确反对,肃顺也就无所顾忌,开始召集一众亲信干将商议筹备土地改革方案,至于奕訢那里,压根就无须他操心,自然有易知足去游说。

    在肃顺忙着商议筹备土地改革方案之时,大江南北的报纸关于国富民强还是民富国强的争论也如火如荼越演越烈。

    上海,真能王府,长乐书屋。

    赵烈文放下报纸,看了易知足一眼,沉吟着道:“大掌柜,学生不甚明白,这土地改革与推行工业化有何联系?”

    听他如此问,易知足将目光从报纸上移开,道:“英吉利为何要不断的进行殖民扩张?除了需要获得廉价的原料之外,还有就是倾销商品的市场,大清四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号称世界最大的市场,但是开放四个通商口岸之后,大量的英国商人涌来大清,却对这个所谓的世界最大市场大失所望。

    为什么?因为大清不是英国理想的倾销商品的市场,一则是大清是自给自足的封闭式经济,一则是大清百姓太穷困,购买力有限!

    随着西洋各国陆续工业化,对国内和国外市场的需求亦会越来越大,市场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甚至是残酷,咱们工业起步较晚,待的发展起来,面对就是一个竞争激烈和残酷的市场环境,这将很不利于咱们推行工业化,怎么化解这个困境?培养自己国内的市场!

    推行土地改革,让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摆脱贫困,富裕起来,拥有一定的购买力,如此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巨大的国内市场,然后咱们就可以依托国内市场开拓国外市场,这将极大的利于促进咱们国家的工业化。”

    培养国内市场?赵烈文颇有些意外,如此说来,工业化的结果就是要百姓富裕起来?略微沉吟,他才道:“俄国实施的农奴制改革,是不是也是这个目的?”

    “就总的目的而言,确实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促进工业化。”易知足微微颌首道:“不过,改革的目的却是不一样,咱们的土地改革是为了让农民富裕起来,为了培养国内市场,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却是以掠夺农民积累资金为目的。”

    说到这里,他笑了笑,“工业化不是一件简单和轻松的事情,那是需要巨额的资金为后盾,咱们在上海和广州的那些的研究所和实验室那可都是极为烧钱的,日后一些工业化大规模应用的实验更是需要海量的资金,还有教育,那更是个无底洞。

    俄国经历了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国家财政濒临破产的边缘,要想推行工业化,只能从农民身上盘剥。

    大清应该庆幸有元奇,这些年来元奇对周边国家频频用兵,武装侵略之后紧随着的是金融侵略,垄断对外贸易的大宗商品,垄断对倭贸易,借助美利坚内战在欧洲大发战争财,这些都可以视为原始资金积累。

    也正因为元奇积累了海量的资金,所以大清无须象俄国那样去盘剥国内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