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小流氓和大强盗(续)

小样有型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花粉文学 www.hfwx.net,最快更新与南宋同行最新章节!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这件事情是真实的。

    贾似道在当时的口头协议上的确承诺要向蒙古“岁奉银、绢各二十万”,但绝不包括后来蒙古所宣称的“称臣”和“割江为界”。

    原因很简单,混江湖是混江湖,混官场是混官场,这里面还是有区别的。

    称臣,割江为界,这是要有文件稿的,要有最高领导同意的。

    没有大宋第一把手的签字,就算贾似道真的这样说过了,也认真答应了,忽必烈能信吗?

    笑谈一样,忽必烈能相信贾似道派出一个使者的承诺?

    但是,让小流氓打死也没有想到的是,大强盗头子不仅不要逼脸了,还派遣使臣郝经亲自上他的门来要二十万贯钱,二十万匹的锦帛的小钱,还耍起来无赖说称臣和割江为界了!

    妈蛋的,若是当时某真提了“称臣”和“割江为界”这个允诺,你能信还是某能信?!

    你要是真信了,你咋不去找大宋官家公开要,偷着找某来干什么?!

    不怕强盗能抢劫,就怕强盗耍无赖啊!

    所以贾似道也耍起了无赖,一口回绝不说,还将使臣郝经扣留在真州的军营中,并且封锁了与此有关的一切消息。

    总而言之,贾似道不仅不打算履行蒙古后来提出的“称臣”和“割江为界”等无赖言行,而且也否认了之前口头承诺的“岁奉”。

    我大宋与你蒙古之间本来就不存在正常邦交,双方只是在以江湖规则斗智、斗勇、斗狠而已,所以根本犯不着把战场上仓促达成的口头协议当成一回事。

    一切都是权宜之计,你憋装糊涂了!

    就算后来使者郝经被拘的消息走漏,当宋理宗皇帝向贾似道问起蒙古使臣的事情时,贾似道还是坦然自若地回答说:“和出彼谋,岂容一切轻徇?倘以交邻国之道来,当令入见。”

    宋理宗当时就赞同了,这只是一个战场上的计谋,没有上升到国家层面。

    但是,他们都忘了一点,有一件事情叫“道德正确”,这个是用来整人的。

    贾似道在道德上有没有错?有吧?

    于是,各种打人的棍子就来了,什么欺瞒官家啊,丧权辱国啊,卑躬屈膝啊,阴谋卖国啊……

    忽必烈在北方一看到这个情况,乐坏了,他马上成为了道德模范、诚信标兵,说,你们看,我当初就是听信了他答应我“称臣”和“割江为界”的约定,所以我才没有抢到啥东西回来的……

    如此一来,既能为他当时的撤兵提供冠冕堂皇的理由,还能以南宋背盟为口实为日后侵占大宋作好舆论上的准备。

    好的,一时间贾似道在内部被人在“道德正确”上猛烈进攻,在外部被道德模范兼诚信标兵忽必烈拼命要做成死证,反正也没有录音机。

    知道所有内幕的宋理宗不关心这些,他只关心鄂州是不是守住了,鞑靼大军是不是退回去了,道德模范和诚信标兵的称号,他也不想全国海选了,忽必烈想自己留着就留着吧。

    因为当时公田法正在推行着,这是大事情。

    贾似道曾经对宋理宗说过,当时的形势是"国计困于造楮,富民困于和籴"。

    只能施行公田法,这个公田法就是按各级官员的品秩高低规定其所能占有的田地限额,超限部分必须拨出三分之一由朝廷买回,再作为公田出租,以此项收入充作军队粮饷。

    举例而言,如果某个官员按规定所享的田地限额为二百亩,而他实际田产为八百亩,那他必须拿出六百亩的三分之一即二百亩作为公田卖给朝廷。百度搜索→愛♂去♀小♪說★網wwW.AiQuXs.cOM

    如同上述,若买回公田一千万亩,一年可收租米六七百万石,既可充军饷、免和籴,又能杜绝滥发纸币,还能平抑物价、防止富豪兼并,可谓一举五得。

    为了让"公田法"能够顺利实施,贾似道以身作则地拿出了自己的田产两万亩充为公田,并且迫使其时田产最多的宗室亲王赵与芮也拨出了一部分田产。

    "公田法"选择在平江、江阴、安吉、嘉兴、常州、镇江等江浙地区最富庶的六郡实施。

    朝廷设立"官田所",以当时的知临安府刘良贵为提领,推行一年后立即产生了显著成效,朝廷买回约一千万亩的公田,当年收租米六百多万石,足够应付军队一年的粮饷,达到了预期目的。

    但是这也是抢劫,只不过是针对了富户和官员们。

    它并不是好办法,但只是一时有用罢了。

    最好的办法是发展工业,吸收了多余的劳动力不说,还可以对内促进了商业、农业的发展;对外出口,施行外贸剪刀差,引进世界各地资源。

    当然,再把鞑靼强盗集团消灭掉,就不用花费这样多的军费了。

    但是整个大宋也不会有一个人想到这一点的,贾平章贾似道要是想到这一点了,那他至少是民国以后穿越的人士。

    很遗憾,他不是。

    贾似道的本意是针对上层富豪,可一旦具体实施,许多官吏要么急功近利,要么操之过急,要么与富豪勾结,最终也不免引发种种弊端,成了扰民之举。

    如刚开始时都是从田产最多的富户买起,可渐渐发展到二百亩以上都必须申请卖田,最后连"百亩之家"的小地主也无以幸免,致使"浙中大扰"、"民破产失业者甚众"。

    所以此举既遭到权势阶层的极力反对和阻挠,也遭到了平民阶层的普遍诟病。

    可是必须指出,伤害中下层的利益并非出自贾似道的本意。

    对此,当朝野上下群言汹汹地反对"公田法"时,宋理宗皇帝就坚决支持贾似道。

    他说:"言事易,任事难,自古然也。使公田之说不可行,则卿建议之始,朕已沮之矣。惟其公私兼济,所以决意行之。

    今业已成矣,一岁之军饷,仰赖于此。若遽因人言罢之,虽可快一时之异议,其如国计何?卿既任事,亦当任怨,何恤人言!

    卿宜安心奉职,毋孤朕倚毗之意。"

    当时的宋理宗不是傻瓜,因为没有人找出最好的办法来……

    在上元夜的这个夜晚,谢太后和官家赵禥一起约见贾平章贾似道,这第二件事就是反击公田法的人太多了,相当一部分各级领导干部集体反对……当然,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只是反对!

    就算是谢太后坚定地支持他,官家赵禥也坚定地支持他,也是承受不了这个舆情的压力。

    其实就是向贾平章贾似道讨要个应对的办法。

    这个上元夜的夜宴是欢喜的,是团结而胜利的,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贾平章贾似道缓缓站了起来,背上了手,踱了几步后,说道:“先帝有言:言事易,任事难,自古然也。他们所言,可有良策?”

    谢太后淡然曰:“无他策,尽道贾平章不足……”

    官家赵禥看着贾平章贾似道来回的踱步,他抚额想起吏部尚书叶梦鼎来了。

    可以这样说,南宋之时,叶梦鼎初也有力挽狂澜之志,他不仅在管辖范围内平冤狱、免和籴;革除弊政予民生息,且多次上书朝廷,提出了许多修明政治、振兴邦国的主张。

    但是,他则认为贾似道是十足的佞臣,其所为非正人君子之行,当他看到贾似道权势日重、便认为他的祸心袒露了,便与其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可以这样说吧,宋理宗时代,贾似道在两浙及江东江西推行《公田法》,侵吞民田,最终因叶梦鼎极力反对,遂使《公田法》行至浙西而止。

    次年,贾似道又推行《经界推排法》,并以“关子”货币更易前两界的“会子”货币,叶梦鼎认为,如些造楮,会使物价飞涨,税赋倍增,百姓将叫苦不迭。

    叶梦鼎又起而反对,最终使“会子”票未得全废。这样在大宋浙西,并行两种货币……其实是一样的,货币总是有一个总量需求。

    叶梦鼎为太子詹事后,掌统府、坊、局之政事,并以辅导太子为重。

    太子詹事叶梦鼎辅导他说:“敦教道,训廉德,厉臣节,拯民瘼,重士选,劝吏廉,惩吏奸,补军籍。”

    这是太子詹事叶梦鼎的二十四字方针之策。

    太子詹事叶梦鼎辅导他说:“迩来中外之臣,如主兵理财,听其言无非可用,迹其实类皆欺诬,上下相蒙,无一可信。

    殿下先之以至诚,而后天下之事可为也。”

    这是太子詹事叶梦鼎的识人理论,认为合格的大臣不应该主掌兵权,更不应该天天想着如何理财,那样的人,你懂的,不可信。

    为什么这样,太子,你好好悟吧……只要你以真诚待人,那么天下事就有办法了。

    还问为什么?还要好好悟啊……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

    宋理宗家教甚严,鸡初鸣问安,再鸣回宫,三鸣前往会议所参加处理国家政事。

    然后退回讲堂,讲官讲经,其次讲史,终日手不释卷。

    天将晚时,又到榻前起居,习以为常。

    宋理宗经常考问他的学识,答对了,则赐座赐茶;否则,为之反复讲解分析;仍不明白的话,理宗会随之发怒,要求明天必须再予以讲解。

    太子詹事叶梦鼎可以让他悟,但是他不能让宋理宗悟啊……问到详细之处,他常常无法回答,遭到训斥。

    等到宋理宗驾崩之时,有百官请谢太后垂帘听政。

    叶梦鼎直言曰:“母后垂帘,岂是美事!”

    当时谢太后也趁机推掉了。

    官家赵禥当然感谢他了,进他为参知政事,加食邑。

    但是叶梦鼎是最看不上贾似道的人,参知政事又位于其下,于是力辞,有他没我!

    就连贾似道也出言恳留之,但是人家最烦的就是你呢,当然不可。

    官家赵禥勉谕再三,仍是诏阁门封还奏疏,绝不和奸佞之辈同朝为官!

    其人吃喝玩乐,无一不精;酒色财气,无一不沾;言谈举止,无一端正;死生廉耻,皆为戏谑!

    他不是奸佞之臣,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