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文学 www.hfwx.net,最快更新钢铁燃魂最新章节!
从贝拉卡瑟回来之后,魏斯立即启动了既定“作战”方案。在联邦安全部门军方以及警察部门的协同配合下,洛林主要的电报线路都被监控起来,特别是与贝拉卡瑟航空港之间的通讯,有专人进行记录和分析——道理很简单,潜伏在洛林的诺曼人或是效力于诺曼人的叛国者开展什么行动,必然是受后方调度,得到的情报也需要及时的传递出去。他们可以建立自己的电台,通过高频无线电进行传递,但这种方式一来需要设备,培养自己的无线电操作员,还要小心提防联邦方面的无线电侦测部门。在布鲁克斯率领联邦安全监察部相关人员驻扎在洛林时期,他们总共锁定并突袭了十处可疑目标,只有两处配备了无线电设备,另外八处并无此类设备,有理由相信他们是通过公用通讯线路,以隐秘的方式将情报传输出去。
在配备了无线电台的那两处目标,有一处被潜伏者破坏的非常彻底,而另一处因为时间仓促还遗留了不少部件和资料,使得联邦安全监察部门利用现有的无线电技术掌握了敌人使用的频段和密码编译方式,虽然不能及时破译密码,但是能够通过电码规律来锁定通讯频率,进而利用无线电测向技术搜寻电报源。经过这样一番斗争,洛林境内的外方情报人员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几乎不再使用自行携带的电台——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会再使用点对点的直接联系方式。
大约三天之后,联合行动组终于在数以万计的信息中筛查出几条可疑电报,通过逆向追踪锁定了几个可疑份子,但他们没有急着展开缉捕行动,而是采取远程盯梢的方式来监视他们的行踪,其中一条线索几经辗转变化,指向了位于森林深处的合作工厂,也就是说,尽管工厂方面对内部人员进行了严格的筛选排查,依然被敌人混入了情报员。对于这一点,魏斯和尼古拉并不觉得惊奇,他们继续在暗中观察,通过线索的导向大致确定了敌方情报员所处的部门,幸好并不是在安保部门,而是先期进厂的第一批人员当中。看来,诺曼人早就注意到了这个合作工厂的存在,并且从一开始就做好了探查情报的部署。
为了排查信息,魏斯他们动用了军方和警察部门的力量。同时,出于误导敌人视线的考虑,他们针对另外一条线索展开了行动,突袭了位于梅森大学城的一处目标点。这里有两名可疑份子,他们非常警觉,发现情况不对的情况下,居然挟持了一名女学生作为人质,要求警方将他们放走。在对峙中,洛林应急分队赶到现场,专业的狙击手将两名暴徒击伤,然后警方和应急小分队突入现场,两名狂徒如之前那样饮弹自尽。
线索并没有就此中断,从现场发现的资料来看,他们搜索情报的目标是洛林人的高端机械技术,而工业者联盟和格鲁曼集团在洛林的企业大都跟自由洛林大学的机械学院有合作关系,他们试图通过这条线来接触到那些机械技术的信息,这当中就有最新的大功率活塞发动机设计。虽然这里远离合作工厂,但通过这些技术资料依然可以将一只无形的黑手渗透到技术领域,去了解合作工厂在技术方面的发展程度,甚至探查到他们具体的技术方案。
接下来,联邦检查安全部人员和洛林地方的警察人员顺理成章地对大学城的教职工、学生甚至是商贩进行了大面积的筛查和甄别,让对手以为洛林人将视线的重心放到了梅森南部的教学机构。事实上,他们在其它方面依然保持着隐蔽的追踪。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星期,潜伏在合作工厂里的内鬼终于往外传递信息了。警惕的安保部门在一份名义上发往报社的投稿信件里发现了隐藏的机密信息,就凭着这个发现,将内鬼和上游的联络一并锁定。
很快的,这封信被送到魏斯面前。信的内容看起来只是普普通通的诗歌,写信者之前也时不时向报社投稿,并且有过几次刊发,也相应收到了合理的稿酬,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仔细辨认,会发现其中一些隐秘的暗示指向了某项新的技术。
察觉到这封信有异常的,是一名刚加入安保队伍不久的小伙子。他曾在军队服役,再往前追溯则是联邦一所高等学校的文科生。出于对文学的一种爱好和研究,他敏锐察觉到信里的一些词句采用了反复强调的手法,看起来是在加强修辞,但这些东西跟飞行的关联度很高,而且可以通过背后的意思去揣测一些技术指标。比如说,“如雷鸟般翱翔于三万三千尺的云端之上,追逐闪电,无视风的阻力。”这句话强调了两次,而且在每一次使用的措辞都稍有变化,合在一起可以理解为一种飞行器有很高的飞行高度和速度,而从文章里后续的一些强调的语句又可以拼出具体的数字,再跟合作工厂方面一核实,果然跟重型飞行器的测算数据相吻合。
在跟尼古拉商议之后,魏斯决定展开第一阶段的“捕鱼行动”。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消息不外泄,他没有“惊动”联邦安全监察部门和洛林地方警察部门,而是跟尼古拉分工协作,由她组织工厂的安保力量抓内鬼,自己直接带领联合应急分队的成员“突袭”报社。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磨合,由第17国防师直属侦察营、安全监察部派驻洛林的武装监察员以及洛林警察组成的联合应急分队已经成为一支拥有丰富反渗透、反间谍经验的准特勤力量。在应急反应机制方面,魏斯领导的州政府也跟驻军、安全监察部以及地方警察部门协商一致,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先行动、后报告”,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这支特殊力量的机动性和保密性。
这一次,魏斯抽调了24名联合应急分队成员,而且亲自上阵,确保一击取胜。早餐过后,队伍集中出发,乘卡车抵达报社所处街区。行动人员化整为零,分别靠近报社前后门。这个时间点,报社的十多名工作人员已经陆续进入了办公场所,刚刚开始一天的工作。在此之前,魏斯让税务官帮忙调阅了报社的情况,了解到职工人数和业务规模,又从建设部门调取了报社所在建筑的结构图,对目标状况有了较为细致的了解。约定的时点一到,他们果断展开行动,分别从前后门进入报社。看到一群杀气腾腾的风衣男子冲进来,报社里的人都惊呆了,魏斯没跟他们掰扯,一边眯眼观察,一边穿过办公场所朝管理人员的隔间走去。
特殊视野中,其中一个隔间突然出现了红色虚框,这意味着里面的人对外面的突然闯入者持有强烈的敌意,没等他们取出武器,魏斯破门而入,蛮不讲理地将人砸到在地,不必招呼,随行突进的联合应急分队成员上前将他们绑了个结实,以免他们使用随身携带的武器或毒药结束自己的性命。
等到联合应急分队完全控制了报社,并将里间和外面的公共办公场所搜查了一番,洛林警察才姗姗来迟。经过突击审讯,报社的其他相关人员对这两名敌特分子的身份和意图并不知情,而将至两名敌对人员抓获之后,魏斯带着应急分队直接将他们押送到了联邦安全监察部在梅森的审讯室,以专业的审讯方式对他们展开了审查讯问。两人在审讯期间都有过尝试自杀的行为,但因为联邦方面早有准备,他们未能得逞。
经过两天两夜的高压审讯,两个人陆陆续续交代了一些情况。他们这儿只是一个下级的信息中转站,在提取出有用的情报之后,由专人递送的方式转送到位于梅森的另一家企业,而这家企业具有开展国际贸易的资格。虽然暂时还不能确定他们是如何将信息传递出去的,但他们的货物定期通过贝拉卡瑟航空港跟巴塞尔王国关联,可以推测他们大概就是通过这条线来实现情报的传递。报社这个下级据点的沦陷之后,又过了两天,等到魏斯他们循着这条线索再去偷袭那家外贸企业时,发现那里已是人去楼空,相关人员不知所终。尽管他们立即对贝拉卡瑟方面进行了管控,但依然没有找到这些人的踪影,很可能就地疏散,改换身份隐藏起来,而不是试图越境离开。
另外一边,尼古拉主导的清理内鬼行动也取得成功,他们抓获了那名工程师。这人虽然也试图结束自己的性命,但手法并不专业,而且在安保人员的警惕性下没能得手。经过审查,这名工程师竹筒倒豆子般把前前后后的事情都交代了出来。他之所以成为诺曼人的下级情报员,是基于战争时期诺曼人掳走了他的家人,而在联邦的官方管理档案里,他的家人已经不幸死于战火,而且有埋葬地点死亡时间等等相关证明,看起来没有任何可疑之处,殊不知他们还活着,只是被诺曼人带走了。为了家人的安全,这名工程师不得不配合诺曼人收集联邦方面的情报。在这些年,他也从诺曼人那里得到了一些资金,并利用这些资金重新组建了家庭。他与诺曼人方面的联系是单线联络,唯一的情报节点就是已经被突袭并拔除的那个报社。现在线路断了,他也基本失去了作用。虽然对家人安危非常忧虑,但是深知自己罪恶深重的他坦诚地表示,自己愿意无条件的配合联邦官方,并接受相应的惩处,只希望他新组建的家庭不要因此受到牵连。
这一轮较量,拔除了诺曼人埋下的一个钉子和两处联络点,成果算不上丰硕,只能说是一个还不错的开端。接下来,借着洛林议会通过地方退休保险金法案的契机,魏斯在洛林掀起了一场人口登记和工作经历的筛查行动。这跟人口普查登记的性质大致相仿,名义上是为退休保险金的个人基数计算提供依据,实际上需要在洛林工作的每个人将相关的信息登记清楚,并做到有据可查。事实上,通过这种普查性的信息登记,很难找出诺曼人的潜伏者,因为大量信息经过战争——年龄稍大者经历了两次战争,很多经历都已经没有了见证者,但这是一种心理战的策略。魏斯故意让人放出消息说,在登记的过程中筛查出了若干可疑人员,移交到联邦安全监察部门。在通过这种登记将本土的常住人口确定下来之后,又让警察部门对流动人口进行登记管控,以便掌握这些流动性人员的动向。
鉴于贝拉卡瑟航空港已经成为了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窗口,明面和暗里的信息都在这里汇集,在联邦安全部门已经派驻人员的情况下,魏斯发动洛林的警察和教育资源,组建了一支半官方的信息化技术团队。这个团队由洛林地方政府通过安全经费负担部分开支,主要针对无线电通讯、货单等方面的途径进行筛查和监视。团队的人员相对固定,以轮换的方式定期在贝拉卡瑟航空港轮值,平时既监测通讯信息,也跟随管理人员对货物进行检查。虽然刚一开始,他们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任何“成绩”,但科学的思维和科技的力量随着时间逐渐显现出来,数学达人们通过规律性的统计分析,指出需要重点关注的通讯频率和货物批次,文史专家帮助联邦安全监察部门对商业密码进行推理解译,并在失败中不断尝试,最终找出第一条然后是第二条、第三条线索,再由洛林警察部门或是联合应急分队循着这些线索展开行动,揪出潜伏在洛林的各种内鬼,使不怀好意者在洛林愈发的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