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文学 www.hfwx.net,最快更新大宋一品官最新章节!
在鼾声中睡去,又在鼾声中醒来。
天还没亮,但隐约能够看见除了巡廊士兵以外,已经有应举人在活动。李昂也赶紧摸黑穿好衣袍鞋袜,抢在大部分人还没有睡醒之前去上了茅房,又花钱叫士兵打了水来洗漱,再买上一碗稀粥,两个馒头,一个熟鸡蛋。
本想再要一份时蔬小炒,但想起李柏的嘱咐,说早上切莫沾半点油腻,不然蒙了心窍影响思路,遂作罢。
吃饱喝足,东方才露鱼肚白。
也不急着答卷,就坐在椅子上发饭晕,看着外头那些衣冠不整的同科举子来来往往。无意中发现了薛徽言,平时那么风采照人的一个花美男,头发散了,袍子也皱了,而且他好像丢了腰带,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脸上刚露出笑容,一个士兵就横眉冷眼冲了上来,吓得李昂赶紧正襟危坐,脑子里想起李大官人曾经满怀深情地吟过一首描写贡院氛围的诗来。
主司隔帘帷,欲望不可跂。
中贵当枨栏,搜索遍靴底。
呼名授之坐,败席铺冷地。
健儿直我前,武怒足防备。
少小学贤能,谓可当宾礼。
一朝在槛阱,两目但愕眙。
作这首诗的科场前辈显然也是一个风趣之人,“两目但愕眙”这句用李昂前一世流行的话说,就是一脸懵逼相……
过一阵,天已大亮,贡院里消停了,脑子也清楚了,便拿出试卷准备开始今天的奋战。昨晚他已做好了规划,今天之内必须把赋和论作完,这是省试的重头戏,千万马虎不得。
至于那三道策就放在最后,但也不能大意。
因为普通举子只管埋头读书,大多缺乏阅历见识,他们的“策”基本上都是门闭造车,想当然耳。贡举官也不会苛求,对于他们的成绩评判主要看前两场。
但应“锁厅试”的就不一样了。
什么叫锁厅试?就是锁了自己的办公厅去考试,意即有官之人放下手头公务去参加科举谋求更好的出身。
既然你都有自己的办公厅了,难道对时事还没有一星半点的真知灼见?
总而言之一句话,时间紧,任务重,甩开膀子干吧!
好在昨天睡前对那篇赋已有大体的构思,今天要作的就是遣词造句,把意思表达出来。不到中午,一篇《动民以行不以言赋》已经一字不差地抄到了试卷上。
只是那笔字啊……
午饭李昂多买了一碗酒,没办法,今天降温,坐了一上午全身上下除了那地方是软的,其他全硬了。
到下午时就轻松多了,因为不管是论还是策,考的都是你的见解,并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押韵要求,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大。
而且与明清时代科举的死板相比,宋代科举无疑要灵活宽容一些。
写作论和策时,为了阐述观点,你可以引经据典,也可以凭空杜撰,只要文章好,贡举官一般不会因为你用了一个他都不知道的典故而黜落你。
又拿苏大文豪来说,他参加省试时所作那篇流传后世的《刑赏忠厚之至论》里有“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的语句。
当时主考官是文坛扛把子欧阳修,对此文非常欣赏,但却不知道上述典故的出处。后来问作者,得到的回答是,何必非得有出处?欧阳修不但不怪,反而觉得这厮有想法。
要放在明清,苏轼这样的得叫狂生,管你才高八斗,考官直接不取。
天黑前,论文也完成了。吃过晚饭,照例构思明天的三道策,到夜深时,隔壁那位仁兄的鼾声传来,提醒李昂该睡觉了。
次日,最后一场。
李昂早上起来总觉得若有所失,心头空落落的却又说不上来到底少了什么。一如前日洗漱、吃饭、出恭毕,便开始作题。
第一道策刚写个开头,就看到一名外帘官从号舍前经过,停在隔壁喊道:“哎,应举人,起来起来!天亮了!”许是那位睡得太沉,又唤了几声,却仍旧没有反应。
正疑惑时,又见几名巡廊士兵快步过去,窸窸窣窣的说了什么也听不清。没一阵,那位转运判官居然也出现了。
李昂知道,十有八九是出事了。
“确定死了?“
“回官人,死透了,手脚都僵了。”
“罢了,抬出去,莫惊动旁人,等晡后开院再计较。”
尽管有了心理准备,便当听到这几句话时,李昂仍旧不免震惊。难怪早上起来觉得少了什么,没想到……
就在此时,几名士兵抬着那位不幸的仁兄经过,他只瞄了一眼就不忍再看,心里头祈祷着亡灵能够安息。
但想想都不太可能,寒窗苦读十余载,好不容易取解赴省,却倒在了最后一场。逝者已矣,可家里定然还有父母甚至妻儿在翘首以盼。人生之不幸,莫过于此……
贡院里并没有因此事出现什么异常,巡廊士兵仍旧虎视眈眈,监试的外帘官依然负手信步,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暗叹一声,李昂收起繁杂的思绪,想继续答题。可脑海里总是浮出方才那一眼所看到的脸,以至心神不宁。
过了许久,他才调整好情绪,字斟句酌地书写第一道策。刚刚有了定稿,院里就已经有士兵在送午饭了,因今天下午晡后,也就是申时结束就得纳卷出院,他哪里顾不得吃饭,甚至连草稿也没工夫打,有了腹稿以后直接默写在试卷上。
终于,申时末刻,鼓声响起。
这意味着大宋建炎二年戊申科淮西类省试答卷结束。
外帘官们高声呼喝着应举人停笔交卷,巡廊士兵也拿着锣狂敲,贡院里一时鸡飞狗跳,让你想拖一阵也无法安心。
李昂咬着牙,额头上青筋直冒,不顾钟声、锣声、喝斥声,坚持写完最后一笔,又吹干墨迹,这才在士兵的怒视下起身出号舍,投中门外去交卷。
一路上,只见同考的举子们有人昂首挺胸,志得气满,有人低头耷眉,唉声叹气,但无一例外全都是蓬头垢面,跟坐了大牢似的。
贡院中门外,挎刀的士兵守卫着一个柜子,应举人交卷以后就放在里头,锁厅试的卷子另放一层。一旦收完卷,立即上锁,抬着就奔弥封所去封卷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