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文学 www.hfwx.net,最快更新大宋将门最新章节!
文彦博向来是不要脸的,他虽然和王宁安合作不少,但是老家伙也不想让王宁安专美。他成了太子师,等新君继位,以帝师之尊,无论文武两班,谁也压不住王宁安。
老东西就找了比自己更老的龙昌期出来,让他跟王宁安打擂台,至少要分去一半的光荣。而且龙昌期已经太老了,于朝政一途,没有丝毫的野心,他想的不过是立地成圣,传播学说,成就一家之言。
可以说,文彦博和龙昌期,是珠联璧合,最好的伙伴。
至于王宁安,他总不好跟一个87岁的老头争,可以说文彦博把算盘都要打上天了……但他万万想不到,因为责罚太子的事情,竟然闹成了这个样子,虽然赵祯没有说什么,可是瞧皇帝那个后悔的劲儿,心里头一定是恨死了龙昌期。
如果老师倒了霉,身为学生兼推荐者,一定会跟着倒霉,更要命的是这事情圆不回来,太子说孔夫子是势利眼,流传开那可就热闹了……
老文一肚子气,却也没有地方发泄,只能快速转动脑筋儿,还好,他找到了台阶。
“启奏陛下,老臣以为圣人所言无友不如己者,应当指品行而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任何人都有长处,都有可以学习之处,夫子是教导我们多注意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这才是夫子的真意,王相公,你以为如何?”
还真别说,文彦博先替孔老夫子洗白,这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王宁安笑道:“文相公学问精深,我读的那点书自然比不了文相公……不过我想请教文相公,既然这话值得商榷,如何能奉为交友之道?成为金科玉律?再有,殿下有疑问,师父讲解就是,为何要体罚殿下,是不是太过分了?所谓诽谤圣贤,非议孔夫子,这等罪名,加不到殿下头上,殿下小小年纪,受了无妄之灾,窃以为应当给殿下一个公道。”
文彦博老脸微红,他刚才替孔夫子洗白,也是想引诱王宁安和他辩论,一旦谈论经学,以他,还有龙昌期的功力,足够秒杀王宁安了,而且赵祯也是好学之人,让他看到龙老师的水平,怒气也就消了,云彩也就散了。
只是王宁安这家伙更滑头儿,他居然没有接招,而是直指核心,逼着他们认错。
这回可好玩了,龙昌期胡子一大把,给一个毛孩子道歉,还不如杀了老头来的痛快。
可不道歉,太子挨了打,小手还肿着,皇帝陛下一脸怒气,这要如何收场……龙昌期非常尴尬,老脸涨得紫红,僵在这里,半晌,他才缓缓站起,艰难转向了太子,毕竟这是半君,如果没处理好,别说立地成圣了,只怕离着身败名裂不远了。
“草,草民……”
龙昌期张着嘴,半晌说不出口,喉咙仿佛被堵住了,不上不下,别提多难受了。
这时候王宁安看了一眼太子,笑呵呵道:“殿下,老先生这么多年纪,要给你赔礼道歉,合适吗?殿下会不会心里不舒服?”
小太子的眼睛转了转,微微点头。
王宁安继续道:“殿下,那应该如何呢?”
小太子想了想,从父亲的怀里挣脱,跑到了龙昌期前面,拉着老先生的手,让他坐下,然后挤出一个笑容,“不疼了,没事了……”
连个孩童也不如,龙昌期被臊得更加羞愧,连连咳嗽,掩饰尴尬。
赵祯含笑,招呼儿子过来,重新抱了起来。
他仔细品味着整个过程,小太子至少有两点很值得称赞。
读书的时候,懂得用心思考,没有人云亦云,知道去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一个好皇帝,必须做到这一点,才不至于被欺骗!
另外他有仁慈之心,不忍为难老人,这也是赵祯最欣慰的地方。孩子的才华是老天给的,可品德却是自己修来的。
赵祯冲着王宁安颔首道:“王卿,这些日子你教导皇儿,辛苦了。”说完,赵祯又转向龙昌期,语气略显冰冷。
“老先生年高有德,不远千里,也是非常难得。只是朕只有一个皇子,还请龙老先生因材施教,不可等闲视之。”
……
对一个快九十的人,赵祯当然不会有太多的疾言厉色,但是这一句也够瞧的了,龙昌期的心都凉了。
恶了皇帝,一辈子的奋斗只怕要竹篮打水了。
好在陛下没有免去他太子师的位置,或许还有缓和的余地,可要如何教导一个小孩子,龙昌期没有一点谱儿。
他平时教导弟子,不就是这样吗,敢不听话,立刻打手板,怎么到了太子这里,就行不通了……莫非是因为太子的身份,还是因为……
龙昌期想不明白,可王宁安却看得清楚。
何止是小太子,还有无数千千万万的孩子,他们都有着极高的可塑性,都是小天才……却被所谓的教育给害了!
龙昌期这样的老师只是其中之一,他们用板子,用生硬的圣人之道,用不近人情的霸道蛮横,生生打掉了孩子的创造性。
他们就像是最暴力的园丁,强迫每一个学生,按照他们规定的方向成长,无论想法还是作法,都要按照他们的标准来……这也就难怪在一两百年之后,程朱理学一统天下,整个中华的创造力就被彻底扼杀了,万马齐喑,沉沉西坠,可以说是遗祸千年,害人不浅。
赵祯的触动很大,他不停念叨着“无友不如己者”这一句。
按理说,文彦博的讲解已经能说得过去了,可小太子认为孔夫子势利眼,赵祯反复琢磨,却也未必是错。
竟然还有那么一些道理。
明明就是找比自己强的人做朋友,肯定有功利性吗!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再仔细想想,这也是人之常情。
谁不想交比自己本事大的朋友,或是得到提点,或者得到帮助,总而言之,是有好处的。
孔老夫子说这话,也是没错的。
只是孔孟门徒,不敢承认自己的祖师爷有务实、世故、俗气的一面,非要用高尚的理由去包装,非要把一句寻常的见解,当成奉行天下的大道,变成不可撼动的金科玉律,这样一来,就难免会遭到质疑。
赵祯在好奇之下,把小太子叫到了身边,他随手翻起论语,突然又看到了一段——“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赵祯大体介绍了一下意思,就去问小太子的看法。
小家伙眼睛瞪得很大,穿上好看的衣服,出去游玩踏青,吹风吟诗……他高兴了,“就像王先生,带我们去玩,摘葡萄吗?”
赵祯愣了一下,真没想到,王宁安居然按照圣人的方法在教育孩子……对了,既然孔老夫子也是喜欢游玩踏青,喜欢引吭高歌,吟诗作赋。
那为什么他的徒子徒孙,反对皇帝出宫迅游呢?
完全没有道理啊!
他们是背叛了祖师爷啊!
赵祯仿佛发现了宝藏,开心大笑,“对,就是去摘葡萄,等明年的时候,父皇陪着你去怎么样?”
“好啊!”
小太子笑得十分开心。
赵祯仿佛找到了一个宝藏,他不断询问儿子的看法,结果小太子往往语出惊人,彻底颠覆了赵祯的很多既有想法。
也难怪龙昌期会愤怒,甚至责罚太子,这些话乍听之下,的确离经叛道,诽谤圣贤,可再仔细想想,也未必没有道理。
小孩子的眼里,干净而纯洁,没有乱七八糟的念头,更没有既有的定见,往往出人意表,赵祯很享受这种感觉。
转过天,赵祯把王宁安叫了过来。
不无兴奋,把自己的发现告诉王宁安,王宁安也把狗牙儿对郭巨故事的反应,告诉了赵祯,两个父亲居然交流起育儿经了。
谈了好半天,王宁安才若有所思道:“陛下,臣觉得自从汉唐以来,儒家都有一个趋势,就是努力让所有人都变成一样,都按照所谓的圣人之道去做,千人一面,万众一心,对待孩子尤其如此,不准他们有别的想法,一切都要在儒家的经典之内打转儿。”
赵祯点头,却又疑问道:“王卿,这样有什么不好?如果声音太多了,天下会乱的。”
“陛下说的是,我中华千年以来,疆域辽阔,物阜民丰国运绵长,冠绝其他各国,固然值得骄傲。但是过犹不及,一旦所有人的想法都一致了,那么遇到困难,就没有人能拿得出办法了。”
这话有趣,赵祯陷入了思索,可不是吗!
在任用王宁安之前,不论是对付西夏,还是辽国,无论是国库空虚,还是武备松弛……满朝的大臣,能拿出的办法有限,作为也十分寻常,根本解决不了核心问题,只能看着国势一天天沉沦。
可任用了王宁安,他从来不安常理出牌,所作所为,出人意表,但却是成效斐然,业绩摆在哪里,谁也不能否认。
为何天下只能出一个王宁安?难道别人的才华都不如他吗?
“看起来问题出在教化上面,只是千百年传承,哪怕朝代兴衰交替,孔孟之道也是万古不变啊!”赵祯哀叹道。
王宁安道:“陛下,臣以为孔孟之道不可废,当却可以改!”
“哦,那要怎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