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8章 形势喜人

伏波飘萍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花粉文学 www.hfwx.net,最快更新颠覆三国记最新章节!

    孙权并不知道黄顺与许蒙特殊的关系,对许章和许庆的走马上任或许还没有多少感觉,但司马懿的败走对孙权带来的冲击却是实实在在的。

    现在,河西和代郡的兵马都能腾出手来,觊觎中原。而此前所有人都会心中想到的离间黄顺与代郡之间的关系,也因为河西的彻底解放而彻底打消。有强大的河西军团在,任谁作换位思考,也不可能此时对黄顺露出反意。

    至于离间河西的祖蓝和祖桂,本来祖蓝和祖桂都是出身黄家,是黄家的子弟兵,离间就十二分的艰难,现在看祖蓝和祖桂与黄顺远距离的战略配合默契无间,谁还敢主动找抽,远赴河西做离间?

    仅仅解放出河西的几十万大军,就足以颠覆当前中原的平衡,再加上代郡的几十万强兵,就算夏吟坊不出兵,平推中原,都绰绰有余。这个时候,作为有着清醒头脑的“有识之士”,孙权当然要权衡利害,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此时的时机,正是夏吟坊在经略江东的关键时刻。对此,孙权毫不怀疑,甚至双方都无需避讳。只是在孙权看来,夏吟坊走的是一条经济先行的道路。以夏吟坊在江东的深耕状态,日后无论谁当权江东,夏吟坊在江东都是不容忽视的一方势力。

    这在孙权看来,是黄顺行事稳健的表现。黄顺以此种方式进入江东,面临的风险和阻力最小。至少,孙权对此就不会做出强烈的反对,并做出反击。

    现在,孙权已然做出清晰的判断:将来天下将归属夏吟坊!天下都归人家了,江东还能独存吗?孙权此时主动交出大权,正是最合适的选择。甚至还可以为自己在以后的长老院中谋得一个席位。

    孙权的突然投诚,让夏吟坊在江东上下紧锣密鼓筹备中的一切事宜都变得没有必要。孙权以最为隆重的仪式欢迎孙武入主东宫,并明确对外暗示,只要可以,他随时可以退位,由孙武继任东吴皇位。

    东宫的存在,相当于朝廷之外的另一个小朝廷,拥有自己的官僚系统。有夏吟坊的支持,孙武的东宫,从成立伊始就拥有远超当前东吴朝廷的实力。为了对外表明这一切,庞尚、习嘉、杨承等人紧急筹备了一直三万编制的东宫卫队,又搬过来三门火炮,在入驻东宫的仪式上连放九炮,既是庆祝,也是示威。

    夏吟坊终于如愿以偿,和平接手江东,孙权也得到了程瑶亲口答应的长老院永久席位的承诺,皆大欢喜。东顺阁由于早先一步开始动作,借此成为东宫成立的最大得利者。东宫的官员安排,几乎都出自东顺阁。

    相比之下,原先声名显赫的吴郡四族,在此之中就有些黯然。虽然程瑶并没有忘记他们,对他们许诺四族的家业和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从今往后,江东地面上,东顺阁与四族的地位,将彻底换个。

    孙武成为太子后,主持的第一件事就是削兵。无论是四族还是东顺阁,还是江东镖局,无一例外,必须把兵权交出来,由东宫掌管。相应的,四族、东顺阁和江东镖局,可以借此在东宫保有一定的席位。

    这一回,削兵进行的异常顺利,三方都无异议,异口同声的表示支持。接下来就是接受三方兵马的琐碎事务。同时,孙武与黄蓉的大婚也提上了日程,只等黄顺来江东的日期确定,就能将大日子定下。

    孙武一下掌握十几万兵马,雄心勃勃的开始与东宫官员商议着对外扩张,瞄准着合肥小城,要来一次出征。孙武的意思,只要能够拿下江东的苦主:合肥城,那孙武在江东的地位就彻底稳了,任谁兴风作浪也没用,包括孙权。

    程瑶疾言厉色的训斥了孙武一顿,合肥城是说打就能打下来的?江东数代军事才俊都打不下来的合肥,孙武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子就能打下来?

    再说,孙武入主江东,是要为夏吟坊布局天下的大局服务的。首要的一点是确保江东的稳定,为前方战场输送尽可能多的粮草和辎重。在夏吟坊的规划中,与江东接壤的江淮一带,并非战争主战场,这一带,完全可以最后传檄而定。

    需要投入大量兵马的是关中一线。虽然现在的关中由许章和许庆统管,但只要司马懿不倒,只要曹氏不愿归降,即使许章和许庆,也不敢贸然拱手让出关中。毕竟,许章和许庆在关中的底子太薄。将许章和许庆当做高级内线使用,才是最合适的,既能最大化兄弟二人的作用,又能保障他俩的人身安全。

    拿下关中之后,就可以兵出潼关,冲击井陉关。只要拿下井陉关,剩下的军事要塞,就只能曹魏的都城邺城了。

    此时的局势发展,黄顺梦中的讯息已经完全不起作用,黄顺只能依靠自己的判断才能谨慎的往前走一步。

    虽然孙权很识时务,明智的选择了归附,但司马懿未必就能有孙权这样的慧眼。如果司马懿选择死抗到底,那至少,还需要有三场大战,才能完全平定天下。而在此之前,黄顺还需要先一步摆平蜀汉。

    就在庞尚紧锣密鼓的在江东动作的时候,黄顺远在襄阳,安抚下襄阳一众元老家族后,就率众返回成都,主持那里的科举大业。

    第一次的科举,说是科举,还不如说是夏吟坊对外招揽人才之举。科举于当下完全是个新鲜事务,不说底层老百姓没听说过,就是那些饱读诗书的士层,也丝毫没有听说过一分半毫。科举的魅力,完全没有后世那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壮观不说,连能凑齐前来参加考试的考生都很难讲。

    最后,还是黄顺的经济刺激手段管用:只要来成都参加考试,不但往返路费全部报销,还额外给予二十吊大钱作为补贴。最关键的,若能顺利考试得中,则会成为夏吟坊的嫡系门生,由夏吟坊向朝廷进行推荐,将来有为官一方的机会!再不济,也能在夏吟坊谋的一职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