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文学 www.hfwx.net,最快更新崇祯十五年最新章节!
刘若愚抬起头,声音低沉但却压不住心中的激动:“回殿下,第一支遂发火枪,已经造出来了。”
朱慈烺跳起来,直奔火器厂。
他心中的激动无法形容,他等一天已经等了一个多月了,这一个多月来,他连睡觉都在想着遂发火枪,有遂发枪才能有接下来的一切,没有遂发枪,他建军练军,短时间将精武营改造成一支精锐,扭转朱仙镇之战和建虏入塞的计划就会落空。
可以说,遂发枪是一切的一切。
但自从毕懋康到火器厂后,朱慈烺一次也没有视察过,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想给毕懋康和刘若愚添加太多的压力。
任何科学技术的进步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配以平心静气、按部就班、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任何心浮气躁,拔苗助长,都不易于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朱慈烺一直都忍着。
今日他终于可以放开了。
春风得意马蹄疾,朱慈烺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火器厂。
火器厂灯火通明。
毕懋康,宋应星,连同他们两人的几个子侄正在门前恭候,
原本,朱慈烺为毕懋康安排了住宅,但毕老爷子很少回家,一直住在火器厂里没日没夜的研究遂发枪。灯笼光亮下,他双眼里满是血丝,不知道几天没有好好休息了,不过精神看起来尚好。
宋应星还是那般清瘦,不过眼圈也微微发黑,看来也是有段时间没好好休息了。
朱慈烺心中感动,不等二人叩拜,就急忙下马箭步上前,一手托住一人的臂:“两位免礼!”
进入火器厂,朱慈烺直奔右边的那一处大宅院,那是火器厂的研发部,所有
新产品包括遂发枪和手榴弹都在大院中进行最初的实验和组装,大院门口不但有挎刀的火器厂守卫,还有两个锦衣卫日夜驻守,任何人不经允许靠近大院,都格杀勿论。
“殿下。”
毕懋康亲手将制造出来的第一支遂发枪交到朱慈烺的手中。
虽然西洋精铁还没有送到京师,但时不待我,朱慈烺派人在京师各大商铺搜集到了十几斤,全部交给毕懋康以制造燧发枪机的主弹簧。经过一个多月的实验和折腾,终于做出了第一支样品。
其实遂发枪和火绳枪整体结构并不差多少,遂发枪更精细一点,而铳管和枪床是可以通用的,不同的是点火装置,火绳枪是蛇口压火绳,遂发枪则是改成了击锤砸火石,简单讲,遂发枪的基本结构如同是一个打火机,利用火石撞击产生火花,引燃火药,进而将子弹从枪膛之中推射出去。
遂发枪的设计和制造都不是难题,难点在于主弹簧的制造。
弹簧有力才能产生足够的击打力,也才能产生火花,但弹簧不是随便能造的,不说现在,就说到了清中期,弹簧也是一个新鲜玩意,毕懋康这一个多月以来,折腾的就是弹簧,虽然他早知道,弹簧需用西洋精铁制作,但实际制造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就如前世里山寨西方的小玩意一样,看起来一模一样,但使用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弹簧两个要求,一个是有力,另一个是耐用。
为了达到这两个要求,毕懋康这一月以来,将几十斤的西洋精铁熔了造,造了熔,最初之时,他改变钢丝的粗细,缠绕的角度,想尽各种办法,但却始终做不出合格的弹簧,不是弹力不够,就是容易折断,又或者太过粗糙,无法在遂发枪上使用,直到无计可施的时候,他才猛然想起了太子的叮嘱。
对于弹簧的制造,从一开始朱慈烺就不敢轻忽,他把自己脑子里关于弹簧的一些记忆一股脑的全写在了几张大纸上,交给毕懋康只恨他前世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对五金机械没有涉猎,对弹簧的了解只有这么多了。
毕懋康虽然是恭恭敬敬地接了,但并没有太在意,也没有太仔细看,他并不觉得太子对弹簧的了解会超过自己,直到陷入困境时,他才将太子的叮嘱拿出来看,然后越看越觉得有道理,尤其是太子提出,弹簧有两种缠绕办法,一种热缠,一种冷缠,方法不同,弹簧的弹力和耐力也随之不同,朱慈烺不能肯定遂发枪使用哪种弹簧更好,他提出方法,希望毕懋康具体试验。
朱慈烺的条子令毕懋康茅塞顿开。
很快,他就做了十几个不同的钢弹簧,又试着用了冷缠,高温淬火,中温回后,最后终于造出一个弹力大小合适,并且最为耐用的样品。
激动狂喜的同时,毕懋康对太子的博学,又佩服又感激,同时也有点自责,如果早点重视太子的建议,也许早就把弹簧造出来了。
在制造弹簧的同时,遂发枪其他的各个零件都已经按他的图纸,铸造出了不少,第一支遂发枪顺利的组装,不过惊喜之余,另一个问题也随之以来。
那就是如何将所有的弹簧都做到大小一致,性能一致,保障了大规模生产出来的弹簧能装配到任何一支遂发枪上?
虽然兵杖局火器厂拥有天下最好的匠人,将弹簧做的大小一致并不是做不到,不过那样一来,速度就无法保证,估计一个月也做不到多少,虽然太子没有说,但毕懋康却能感觉到太子对遂发枪的急迫。
正当毕懋康又陷入困境之时,宋应星将一个小机械送到了他的眼前。
缠弹簧机。
原型是中国南方编织丝绸所用的木制的一种小机械,名曰缠丝机,一柄木把,一边摇一边缠丝,宋应星的天工造物里有记载,宋应星稍微一改装,由木制变成铁制,用来缠弹簧,极为合适。
因为是机器缠,所以缠出来的弹簧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可以装配到任何一支遂发枪上。
这当然也是朱慈烺的安排。
同时这也是朱慈烺要把宋应星和毕懋康都安排在火器厂研发部的原因,宋应星和毕懋康都是这个时代少有的技术人才,都有专门的着述,将他们两人安排在一起,相互探讨,互通有无,绝对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