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文学 www.hfwx.net,最快更新1627崛起南海最新章节!
朱子安自知在杭州考中解元其实有很大水分,全靠石迪文为自己提前铺好了路才会如此顺利。他加入使团之后更是意识到自己的学识能力与海汉的同龄人相差巨大,根本难以胜任海汉官僚体系中的高级职位。但要只是继续当个文书,他又确实心有不甘,只有尽快提升实力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出使期间他也陆陆续续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海汉国内的情况,特别是自己最感兴趣的文教方面,才知道就连朝鲜国的现任国王李凒,在继位登基之前也曾到海汉国的京城三亚留学过一段时间。既然朝鲜国王去得,那自己当然也去得,朱子安便由此动了要去留学的心思。
石成武也没想到朱子安竟然想先去上学,这与石迪文对任用朱子安的打算显然是有出入的,当下便劝道:“留学一事,可没那么简单。你的身份特殊,需经我国执委会批准之后方可安排,而且要去往南海长住,你可能没那么容易适应。”
朱子安听出石成武有劝阻之意,便求教道:“在下对海汉国所知不多,考虑不够周全,石大人可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石成武道:“正值新旧交接之际,东海大区目前还有很多空缺的职位,我看不如你先留下来,从事交接相关的工作,这样也能发挥你的长处。至于求学一事,往后几年很多官办书院都会从南方陆续搬迁到杭州,届时再安排你去进修也不耽搁事。”
石成武说的倒也是实情,东海大区目前正在从大明手中大举接收安徽、江西等地区,而期间的政务、军务、财务交接工作,都需要有懂行且有声望的官员出面主持。朱子安虽然不是专家,但毕竟出身显赫,如果是派他去负责居中协调,原本隶属大明的地方官员当然多少要给他几分面子,说不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官办书院搬迁一事,本就是要随迁都计划同步实施,倒也不是什么秘密了。特别是专供文武官员进修培训的高等学府,必然是要随执委会的机构迁到新都杭州,只不过何时才能完成搬迁,现在可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陶弘方听了两人对话,也帮腔劝道:“子安,你愿意放下身份到我国发展,这当然是一桩好事。我建议你不妨仔细想想,怎么做才能对我国、对大明,以及对你自己都有好处。”
朱子安要想达成三方共赢的局面,那当然就是切合自己的身份,去从事新旧朝代交接期间的协调工作,只要他能有效保障交接工作的顺利进行,那么个人的仕途也必然会一片光明。
陶弘方的建议,其实朱子安早就仔细想过,也明白自己对海汉的价值所在。只是出国转了这么一大圈之后,他不免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怀疑,担心从事相关工作会力有不逮。
朱子安的真实能力当然不至于太差,石迪文安排他在出访朝日两国的使团中任职,虽有考验之意,但也是对他能力的一种认可。陶弘方虽然认可他的上进心,但也认为他此时去三亚留学并非最优解,朱子安的身份在三亚几乎派不上任何用场,留在东海大区,或者返回山东,才能充分利用他的价值。
众人一番劝说之后,朱子安也就暂且打消了留学的念头。说到底他现在的情况是人在屋檐下,未来该走哪条路,并不能由他自行选择,只能根据海汉的安排,走一步看一步。
随同新年一起到来的除了大雪之外,还有谈判桌上的好消息。在1656年的首次会谈中,使团终于与幕府就多个贸易合作项目达成了一致意见,并且签署了基于两国通商条约的补充协议。
虽然协议内容并未完全实现使团早先所提出的条件,但基本上每一个议题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只是按照幕府的要求做出了一些调整。
在进口关税方面,幕府承诺将对列入减税清单中的四十八种海汉商品调低税率,但这样的优待仅限于长崎和江户两地。此举也是为了促使海汉商家将商品贩运至幕府直接控制的贸易港,以此来削弱另外几处虽然获得幕府通商许可,但却是由地方藩国实际控制的港口。
关于海汉所要求的改进贸易结算方式,幕府也同意了在更大范围内使用海汉纸钞或通过在海汉银行设立的账户来进行结算。但这个所谓的“更大范围”,同样也是限于幕府直辖地区,而不会开放至全国范围。
而海汉倡议开设固定目的地的跨国商业船班,幕府则是很坚决地将开通地点限制在长崎港一地。首期将开通长崎至宁波定海港、台湾鸡笼港、福建泉州港,山东青岛港四条航线,每月两个船班,从航线两端对开发出。现阶段全部由海汉货船执行船班,后期再考虑让幕府下属的海商加入运营。
既然固定航线的商业船班要投入运营,那么在长崎设立专属港区也就作为附加条件,顺理成章地得到了通过。不过幕府对此仍然抱有强烈的警惕心,对专属港区的地点和建设规模都设置了明确的限制条件,将海汉的经营区域与长崎城区隔离开来,就类似于之前对西方商人所采取的措施。
不过使团对此倒并不介意,与城区隔离开就意味着周边还有充足的拓展空间,只要慢慢经营,围绕专属港区开发新兴城区,再迁个万八千的汉人过去定居。等一两代人之后,这长崎港到底是姓德川还是姓海汉,那可就不好说了。
但幕府方面最为关心的军火买卖,就没有商业贸易这么顺利了。执委会虽然原则上同意了向幕府出售制式装备,但对装备型号和数量都作出了相应的限制,并且价格也是十分昂贵,远远超出提供给盟友的价格水平。
特别是幕府急切想要得到的制式战船,由于建造能力供不应求,最快也得两年之后才能交付首船,而且还得先付订单总额的四成作为定金才能签约,这样的条件让幕府颇为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