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远征西域

玩蛇怪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花粉文学 www.hfwx.net,最快更新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三国之谋伐

    泰山封禅的事情几乎毫无阻碍就通过了。

    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果展现在洛阳所有正二品以上级别的高官面前时,就再也没有人反对。

    不谈刘备收复统一全大汉的功绩,单说这文治武功,就已经在秦皇汉武之上。

    汉武帝虽然凶悍,武功卓著,打得强盛一时的匈奴几近灭族。

    但文治方面就差了许多,文景之治积攒了七十年的家底差点被他打空,穷兵黩武的帽子一直没有甩掉。

    而如今刘备实行一五计划,已经全面进入了粮食生产大爆发时期,国内安稳富足。

    京杭大运河开挖工作已经完成了接近一半,除四川外,全国河道航运即将正式开通,经济和农业发展也将再上几层楼。

    因此至少在文治方面,刘备已经超出了秦始皇汉武帝乃至于光武帝太多。

    武功方面虽然没有像他们那样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漠南已经是汉土,又东征三韩半岛和倭奴岛,全面恢复辽东。

    同时周边像匈奴、朝鲜、夫余、高句丽、鲜卑、西羌、靺鞨、南越、闽越、西南夷等大量少数民族皆不敢再叛乱,即便是叛乱也很快被镇压。

    满朝诸臣心里都有一杆秤,当各部门把情况和数据上报之后,刘备的功绩自然会拿来与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他们来进行对比。

    对比之后,众人发现比武功,刘备比不上秦始皇和汉武帝。

    毕竟两人当中,一个统一全国,使中华文明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分裂,千古一帝,功绩永远第一。

    一個举全国之力,击败了当时北方无比强盛的匈奴帝国,相当于两个超级帝国碰撞,最后大汉成为了胜利者,将匈奴帝国瓦解。

    刘备虽然收复全国,但他打的都是诸侯和小部落,不像汉武帝那样是与一个强盛帝国硬碰硬,自然无法比较。

    因此在武功方面,他只能和光武帝刘秀相比。

    功绩上二人相差不大,都是刘姓宗室恢复汉室,都是统一全国,夺回了老祖宗失去的江山。

    但在对外方面,刘备的战绩和策略都要比刘秀强,所以武功要超过刘秀。

    那么文治呢?

    比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强太多。

    秦始皇一统全国之后,文治惨不忍睹,没几年大秦就崩了。

    汉武帝虽然没有导致国家崩溃,可也差不多。国内可以说是民不聊生,各种叛乱不断。

    要不是后来的汉昭帝和汉宣帝开创了昭宣中兴,也许西汉很有可能灭国了。

    至于光武帝,虽然文治水平没有那么差,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比起光武中兴的那三十三年,刘备仅仅用了不到七八年的时间,就让仓禀充足,国家富强,同样强了许多。

    虽然钱都是从海外掠夺来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也要归功于陈暮派人从海外找到的如占城稻、玉米红薯土豆花生等高产农作物。

    但这些本来就要算在刘备身上,因此文治方面刘备稳压刘秀一头。

    如果打分的话。

    跟前面三位皇帝比,秦始皇有一统华夏,让华夏自此不再分裂的功绩,武功100分,而文治最多30分,甚至30分都算多。

    汉武帝与强大的匈奴帝国硬碰硬,把匈奴打得分崩离析,武功99分,文治最多50分,毕竟差点也把自己搞崩。

    光武帝统一全国,但对外拒绝收回西域,拒绝攻打匈奴,武功方面只有统一全国的分数,90分,文治的话,有光武中兴,也是90分。

    而刘备呢?

    武功方面统一全国90基础分。

    对外暴揍鲜卑,脚踹乌桓,西破羌夷,南锤山越,周围少数民族莫不敢视。

    虽然也有因为周边再也没有像冒顿单于时期的匈奴,檀石槐时期的鲜卑那样强悍的少数民族帝国出现,导致大汉重新立国之后天下无敌的原因。

    但至少也不像光武帝那样采取怀柔政策,利用已经发展起来的经济实力,强硬地把周围各蛮夷吊打了一遍。

    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收复西域。

    所以在武功方面,刘备还要加几分,大概在96左右。

    如果收回西域,再把贵霜帝国打一顿,那么应该和汉武帝差不多,有个99分了。

    而要想超过秦始皇,只能是把贵霜帝国灭掉,占据中亚。

    至于达到1000分,统一全球去吧。

    文治方面不用多说。

    章武中兴。

    刘备登基的九年时间里,粮食产量翻了好几番,经济增长,国富民强。用了九年时间做到了光武帝三十三年的事情,文治水平也在96分左右。

    因此如果说光武帝刘秀是力速双a,文治武功都达到了90分以上的一流皇帝,那么刘备就是力速双a+,属于超一流皇帝水准。

    拿朱元璋和李世民比的话,也许就李世民能碰一碰。

    毕竟这位也是力速双a+,文治武功能在历史皇帝中排名前三的存在。

    所以陈暮在今日会议当中,要求诸多大臣做年底报告总结,其实就是让他们掂量掂量刘备的功绩。

    当他提出刘备想要泰山封禅的时候,大家就会本能去根据之前所说的数据和情况,来与之前三位有资格去泰山封禅的皇帝进行对比。

    最后他们发现,要是刘备都没有资格,那就没有人有资格了。

    于是事情就这样顺利完成。

    没有人反对。

    刘备见事情非常顺利,不由十分惊讶。

    唯有陈暮和荀彧荀攸贾诩沮授等老狐狸对视一眼,相视一笑,一切都在不言之中。

    田丰之前是与张辽北上平定鲜卑去了,这次张辽班师回朝,他暂时留在并州一带,对当地的少数民族进行规划管理。

    他不在洛阳,那么只需要小小手段,就能够让刘备想要封禅的愿望成功,根本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

    等第一个议题和第二个议题结束。

    陈暮又提出第三个议题。

    “二五计划。”

    陈暮看着众人说道:“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那么第二个五年计划就要开启。现在大运河的进度不一,难度不一,预计在未来五年之内,要完成基本通航,未来十年之内,完成全面通航。”

    “在一五计划当中,国家已经完成了基本果腹,也就是百姓勉强可以吃饱肚子。运河调动数百万人工作,间接带动一两千万人得利,但每年冬天还是有人冻死。”

    “所以第二个五年计划,就要解决温饱问题。既全年吃得饱,冬天穿得暖。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解决棉花和羊毛产业的大力发展。”

    “根据青州农学院研究,身毒产的棉花只适合种植在地势较高,热量充足的地区,比如西域。而海外美洲还有一种木棉,那种棉花质量不错,目前已经从海外移植回来,正在试种。”

    “但要想全面推广现在还不容易,因为国内目前的土地还是更注重粮食生产。只有等粮食再次大幅度生产之后,才能够用国内的土地来种植棉花这样的经济作物。”

    “因此第二个五年计划,我们很有可能要收复西域,并且要常驻西域,让那里成为大汉的棉花产地,解决百姓冬天不会冻死的问题。”

    他坐在仅次于刘备的高台之上,俯瞰着下面诸多大臣们,侃侃而谈,将未来国家发展的重心讲述出来。

    有人说道:“丞相,西域离得实在太远,之前大汉一直不能常驻军队,就是因为粮食运输过于困难,现在也是如此,恐怕想要收复西域,没那么容易。”

    陈暮点点头道:“这一点我自然也清楚,但困难就不代表什么都不做。温饱问题将会是未来大汉要面临的核心问题,棉花和羊毛产业,也将会是大汉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就算是困难也要去做。”

    那人便不再说话了。

    陈暮继续道:“当然,收复西域是指国家大方向政策,内部的话,还是要以大运河修渠工作为主。然后教育、农业、医疗、治安、科技发展等问题都不能放下,我到时候会列好将来各部门要发展的方向规划,送到各部,尔等整理改进之后,交由陛下批阅。”

    “唯。”

    群臣齐齐拱手应是。

    会议又持续了一个多时辰,陈暮讲述了二五计划的整体大纲和思路,今年年底各部就要交出方案,由皇帝和内阁批示。

    散会之后,群臣离开,刘备召陈暮关羽张飞三人去西园饮酒。

    西园亭中。

    刘备兴高采烈道:“我竟也能泰山封禅,二弟三弟四弟,你知道我现在有多高兴吗?”

    陈暮轻笑道:“大哥功勋卓著,已经不比高祖和世祖差,前往泰山封禅,理所当然之事也。”

    “是啊大哥。”

    张飞嚷嚷道:“现在这天下都没有仗打了,我整日无所事事,都快闲出鸟来。”

    关羽说道:“听闻三弟最近天天蹴鞠,虽然也是件好事,但何不多看看书?《春秋》就很不错。”

    “二哥看了一辈子《春秋》,都快倒背如流了吧,这书有那么好看吗?”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嘛。”

    “哈哈哈。”

    几个人大笑了起来,饮酒作乐,好不痛快。

    正在此时,内侍王植匆匆进来,脸色微微难看,手中拿了两份公文,拱手向刘备道:“陛下,出事了。”

    “怎么了?”

    刘备问。

    王植答道:“刚才军情司送来两份从凉州发来的公文,第一份公文写了西域剧变,那大月氏破龟兹车师等国,威逼鄯善国。”

    “嗯?”

    刘备皱眉道:“那第二封呢?”

    “还未来得及看。”

    “拿来。”

    “唯。”

    王植便弓腰双手把两份公文递过去。

    刘备取了第一份,迅速浏览了一遍,看向陈暮道:“四弟,这收复西域恐怕不好办了,那大月氏集结十二万兵马,再加上被他们打败而依附于他们的西域诸国,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二十余万了。”

    关羽思索道:“段煨目前驻守西凉,他手下有三万人,再征召一部分羌人,应该可以前往西域。敌人远道而来,必不能久战。”

    “段煨已经不能出征了。”

    陈暮手中拿着第二份公文,脸色比较凝重,环视一圈道:“他在上个月病死了,这是八百里加急的文书,臧霸上书让朝廷派新的将军前往西凉驻防。”

    众人脸色都微变。

    谁都没有想到事情发生的这么突然。

    段煨就这样病死,那在短时间内,西凉那边就只能靠军中的副将来指挥,是否能击败贵霜还是个未知数。

    “大哥,我去。”

    张飞瞬间来了精神,容光焕发道:“之前四弟不是说西域必须要收回来吗?我去和他们一战。”

    “这.......”

    刘备皱眉道:“西域如此遥远,三弟这一去怕是得几年不见,我怎么能忍心.......”

    陈暮同样皱眉,没想到发生这样的事情。

    关羽说道:“大哥,我也想去。班定远威震西域,我亦心中向往啊。”

    “四弟,你劝劝他们。”

    刘备连忙看向老四,四兄弟这几年好不容易团聚,天天在一起,眨眼间又要分开?

    陈暮摇摇头道:“其实九虎当中,派谁去都行,只是二哥和三哥若是执意前往,大哥也应当放他们去,大丈夫当马革裹尸,何况二哥和三哥已是大将,并不需要冲锋陷阵,安全肯定无忧。”

    “.......”

    刘备脸色不是很好看。

    陈暮忽然一拍脑门,笑道:“对了,瞧我这脑子。青州最近已经发明出了燧发枪,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已经彻底解决,火器时代就要来了,让二哥和三哥带几千火枪兵去吧,就当是去西域走走,一两年内就能回来。”

    “一两年就行?”

    刘备惊讶道:“班定远在西域可是花了三十余年时间。”

    陈暮说道:“其实打败敌人不难,难的是路途遥远,带火枪兵去,轻易可破大月氏,届时顺势把整个西域收复回来,留下西域长史即可,早去早回嘛。”

    “是啊大哥,我们击败大月氏之后,尽快回来。”

    关羽和张飞都一脸渴望。

    武夫的梦想就是马革裹尸,战死沙场。

    一统天下之后又不打仗,整日无所事事,闲得蛋疼。

    现在终于有个机会,他们也不想错过。

    看到他们殷切的眼神,刘备无奈道:“好吧,不过我有两个要求,一是等明年年初,我泰山封禅之后你们再去,我想和你们一起去泰山。二是你们去之前,必须与我一同画一张画像。”

    陈暮笑道:“大哥是指最近青州出现的油画吧。”

    “嗯。”

    刘备点点头:“上次泰山学宫进献了些东西,我看其中有一些画不错,那油画栩栩如生,我打算将来学明帝于云台画像,咱们四人,还有九虎公与文若他们都画上。”

    “行。”

    三人都答应。

    去泰山封禅没有任何问题。

    因为像这种大战,前期准备要做很久。

    光运送粮草到酒泉和敦煌二郡去,就得花半年时间。

    至于画画就更不是问题。

    云台二十八将是正面例子,刘备效仿也很正常。

    所以大家都没有异议。

    见三个兄弟都同意了,刘备也没有开心的表情,只是幽幽长叹了一句:“二弟三弟,早去早回呀。”

    “大哥放心,早去早回!”

    关羽张飞认真应道。

    不知道为什么,两个兄弟还没有走,刘备却已经有了一种想哭的感觉。

    仿佛自己在未来很长时间要失去两个兄弟一样。

    他张了张嘴,忧惧的目光看着他们出神,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沉默许久。

    最后也只能无声地唉叹。

    其实刘备不舍得他们去的原因很简单。

    不是怕关羽张飞打仗有失,而是西域到洛阳实在是太远了。

    直线距离有四五千里,算上绕路,七八千里都有。

    单说这消息传递。

    陈暮是在去年三月份,也就是章武八年三月派军情司前往西域建立据点。

    如今已经是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消息才打了个来回。

    这还是因为军情司有使用驿站的权力,发消息的时候可以换马不换人,八百里加急送回来。

    要是靠走路,那就不是几个月的事情。

    比如公元850年正月,唐宣宗大中四年,西域僧人悟真为了将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收复西域的消息传回长安,足足走了两年。

    唐僧玄奘去印度取经,一人西行两万多里,顺着丝绸之路跨过葱岭瓦罕走廊到印度,来回时间花了六年。

    现在关羽张飞想去那么远的地方打仗,刘备怕他们一去就是好几年,当然心中忧惧。

    好在最近些年,由于植物油开始在大汉生根发芽,豆油、芝麻油、亚麻油、花生油、桐油的出现,丰富了大众。

    有人利用亚麻油加上调料制作油画,画出来的人栩栩如生。

    所以刘备才想画一张四人像。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段煨忽然去世的消息刺激到了他。

    最近这几年,也有不少朝中大臣相继去死。

    他的年龄也已经四十九岁,运气不好,也许活不了几年。

    年纪越大,就越舍不得珍惜的东西。

    因此关羽张飞要远征西域,心中还是非常不舍。

    可即便不舍,也不愿意逼迫两位兄弟继续留在自己身边。

    因而最终无奈,只能画一张画,来留存这份思念。

    只希望他们。

    早去早回。